English

迎接“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

2006-05-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谢名家:广东人,1954生,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东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记者:“文化经济”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它和我们常说的知识经济有什么关系?

谢名家:“文化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构想,是对当今时代越来越突出的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深刻反映,也揭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即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物质产品都包含着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而且经济借助文化的力量急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没有文化作支撑,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和大的跨越。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和分配基础上的经济,核心是突出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价值;“文化经济”则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

“文化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精神为先导、以科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其要点是:(一)精神生产上升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系统。(二)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物质产品都包含着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而且经济借助文化的力量急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三)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文化以其人文格调和高科技含量,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文化的精神要素和技术要素高度统一,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高度统一,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人类的存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表现为一种文化精神。(四)文化产业作为精神生产的当代形态,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发展中的主导力量。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日益具有经济功能和市场效益,包括教育产业、智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媒体产业、艺术产业、健康产业、体育产业、休闲产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原来在知识、技术之外的文化要素作为生产力要素进入社会生产领域的过程,其势头迅猛,潜力巨大,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发新的产业群,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五)文化在政治运行和治理中的作用愈益突出。政治运行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形式来表现。政治理念融入大众文化之中,政治内容通过文化形式生动表达。

记者:那么,文化经济时代到来了吗?

谢名家: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从人口生产为主导向物质生产为主导的历史转变过程之后,现在正发生着从物质生产为主导向精神生产为主导的巨大转变。上世纪70年代后开始,精神文化、精神生产在整个社会中的方位才凸显出来,技术、市场等现代因素向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形成一种具有广泛效应的发展模式。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是进入文化经济时代的过渡,现在正在进入“文化经济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GDP年均以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单纯注重从物质层面追求经济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忽视了文化在促进和提升经济内涵增长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增长方式在长时间内没有走上兼顾质量和效益的良性发展轨道。经济增长在达到一定规模时缺乏持续增长的后劲和潜力,自然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人们对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也在社会精神领域形成了新的需求点和经济增长点。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解决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和后劲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建立在物质资料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不断增长的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既强调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又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强调经济发展的外延,又注重经济发展的内涵;既强调经济发展的物质层面,又注重经济发展的文化品位。文化经济的基础是高速发展变化的高新技术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文化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是体现经济发展内涵的文化精神。可以说,我们正在步入崭新的文化经济时代。

记者:怎样迎接“文化经济”时代?

谢名家:文化经济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时代命题,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农业时代是东方文明的时代,工业时代是西方文明的时代,知识时代将是全球文明时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曾就“文化经济”这一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作过精辟的概括:“新世纪的经济,就是文化经济。”

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发展文化经济是贯彻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经济是一种科技经济,同时文化经济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顺利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导”向“以精神生产为主导”的战略转移,就要正确把握“文化经济”发展规律,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导,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化”;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枢纽,大力推进文化“经济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