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瞄准“第一”

2006-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永林 我有话说

2006年4月28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所长谢东钢又一次昂首走向领奖台,接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颁奖,这是国家对西重所创新业绩的再次褒奖。从2000年至今,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自主创新,研制的大

型成套技术装备创下“中国第一”的就有40多项:国内第一套最大规格的280×380mm大方坯连铸机、国内第一套最大规格年产百万吨的300×2000mm厚板坯连铸机、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完全立足于国内制造的大型立弯型板坯连铸成套设备、我国第一套31.5MN双动铜挤压机组、立足国内自主开发成功的第一条大型高速彩涂板生产线、世界首台自我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油压双动大型铝挤压机、中国最大吨位的4000吨双动铜挤压机、我国第一套干法生产大型瓷的修坯机、国内首台最大的ф2420mm内承式螺旋焊接机组、国内首创家用电器彩色面板生产线……这些“第一”彰显出科技自主创新给国人带来的惊奇,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已成为西重所永不熄灭的精神。

西重所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重型机械行业技术综合性研究与开发机构,主要承担大型成套装备的研制和开发,1999年,作为国家第一批体制改革的242个科研院所之一,西重所被转为科技型企业并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转制初期的西重所情况很不乐观,广大职工的思维与观念还停留在事业单位的层面上,专业人员人心浮动,部分技术人员流失,非专业人员消极观望,全所员工普遍对前景担心。

发展是硬道理。新上任的领导班子把企业化转制作为西重所二次创业的起点,紧紧抓住我国钢铁和装备工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以一系列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西重所步入辉煌。2000年,提出以抓项目为主,奠定了西重所改革的资本基础。2002年,采取跳出大量从事常规技术劳动的圈子,以新的举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领先、组织、管理的能力,经营合同递增超过50%。2003年,根据市场的发展,果断推出规避技术经济风险,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全力争取,对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即使条件苛刻,也要全力去做,对经济效益差的常规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决定取舍。在这种发展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2003年西重所的经营合同额又翻了一番。2004年,实施全所一盘棋,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上游与下游的关系,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提升技术优势。实现经营合同递增40%。2005年,全所又把思想统一在选准市场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加大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升级上,全年签订经营合同总额首次超过10亿元。与转制初期相比,6年间西重所合同额和利润都增长了10倍以上,净资产增长了5倍,市场竞争得到的横向合同在全国转制院所中名列前茅。

“科研是设计之骨,创新是科研之魂”。西重所领导班子把技术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生命线,改变了40多年运行的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起研发体系直接面对市场,激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机制,员工由过去被动做项目,转变为主动到市场争取高附加值的创新项目。6年来争取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项目、企业委托项目合计近200项,共获得超过4亿元科研经费支持。同时,西重所自筹资金加大研发投入,6年来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和装备的投入每年达1000万元,每年自筹资金数百万元设立一批前瞻性的所管科研课题,按照创造“中国第一”的高标准,每两年开展一次西重所科技进步奖评选表彰,激发出西重所研发团队的创新能量,形成了“研发―应用―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转制以来,西重所研制出200多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这些自主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西重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西重所共有3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研制的世界首台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挤压机总体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