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寻宝

2006-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东亚艺术博物馆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06年,是德意志

帝国时期建立的第二座非欧洲文化博物馆。今年11月8日是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成立100周年,该馆将举行大型庆祝活动。谈到馆内的中国文物收藏,馆长魏志强教授如数家珍,将该馆所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徐徐道来。

1907年东亚艺术博物馆成立一年后,第一任馆长库墨尔就启程前往亚洲,收购东亚各国的文物。当时德国皇帝给驻中国和日本的德国使节发出命令,全力支持库墨尔的工作。库墨尔在中国停留了两年之久,走访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古董文物市场,搞到了大批中国文物。库墨尔回到德国不久就向公众展示了他东亚之行所收集的文物,其中包括唐、宋、明、清各朝代的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钱币,雕塑,书画,漆器等。这次展览引起极大轰动,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文物的兴趣。本来德国还打算再次派人到中国收集各种文物,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不得不放弃。1929年东亚艺术博物馆在柏林第一次展出了1125件中国文物,从上古的艺术品到18世纪的文物无所不有。这是当时欧洲最大规模有关中国的文物展。1933年柏林还展出了274件中国历代画师的作品,在此期间,刘海粟、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等中国绘画大师均来到德国柏林,有几位甚至住了半年时间,这些中国绘画大师给柏林留下不少真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遭到盟军部队的轰炸,5%的文物、整个图书馆和照片档案馆均被炸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大部分中国和日本文物转移到柏林郊区的一个地下防空洞中,这些文物虽然免遭战火,但被当时占领了柏林的苏联红军全部运回苏联。多年来德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多次向原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提出偿还文物的要求,但均遭到拒绝。现在这批东方文物收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魏志强教授痛心地说,由于圣彼得堡博物馆收藏条件较差,文物藏品大都任意摆放,更没有任何湿度和温度的调节措施,致使不少文物已经损坏。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大门口竖立着一块匾额,上面是启功先生的题字“东方艺术博物馆”,旁边是一块太湖石,高两米左右,下面配白色大理石须弥座。这是一件中国明末清初的文物,是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花大价钱从英国买到的。馆内现藏品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共计1万2千件,其中中国文物有2000多件,基本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时期,包括工艺艺术各个门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良渚时期的玉器,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唐代的三彩,明代沈周、唐寅的书画,清朝的青花瓷器,以及近代名画家的作品。

商钺

馆长带着记者观看了馆内的几件镇馆之宝。其中最著名的藏品要属一件商钺,据精通中国文物的馆长介绍,钺是殷商礼器,这件器物高30.4厘米,刃部宽35厘米。此钺的独特之处在于两面的人面造型生动立体,耳部,嘴部运用镂空技术,穿孔透雕,做工非常精细。据说目前中国收藏的铜钺体积都很小,而且大多是虎纹钺。196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出土了两件类似商钺,但工艺远没有柏林收藏的这件精美。这件商钺是德国东亚艺术博物馆于1962年从香港著名收藏家陈仁涛处购得。

博物馆的另一件宝贝叫巫支祈,是公元12世纪的一个动物石像,高不过半米,头部似猴非猴。传说在上古时代,中国大地经常洪水泛滥,舜帝召见大禹,命其治水救民。在治理淮河时,大禹看到一只动物,白头青身,金眼白牙,外貌有些像猴子,十分凶猛。它以身触岸,堤岸立刻崩溃。原来这就是名为巫支祈的水神。禹王派出天神乌木田、童律与水神巫支祈交战,但诸神均非其对手,最后禹王又派掌管时间的天神庚辰紫微神出战,巫支祈不敌,潜水逃跑,但庚辰行走得更快,将巫支祈擒住。禹王下令以铁锁锁住巫支祈,压在龟山下,从此水患平息。据说后人在淮河一座桥上筑了四尊巫支祈石雕,但后来这四尊巫支祈不翼而飞。目前人们只知道,一尊在香港,另一尊便是眼前收藏在东亚艺术博物馆的这个,其他两尊至今下落不明。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在1945年前还曾有过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据说早在1906年,清朝大臣端方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欧洲考察时来到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参观,他在这里看到了北凉沮渠安周造像佛寺碑。这块石碑刻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承平三年(445年),碑文盛赞当时河西地区的世家大族沮渠氏笃信佛教的事迹及建寺功德。这块石碑19世纪后期在新疆出土,后被文物商运出中国,几经倒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卖给柏林博物馆。端方看到这块石碑时大吃一惊,因为他是个金石学家,了解这块石碑的珍贵和重要,因而要求拓印。在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方面的配合下,端方拓印了一张拓本带回中国。但遗憾的是,原碑在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后就不见了,有人猜测是在盟军轰炸中被毁掉了,也有人认为,被人偷走了。从此在中国收藏的拓本就成了孤品。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还收藏着十几件中国皇帝“赠送”的文物。1900年6月10日,义和团大规模开进北京,德国公使在北京街头被义和团杀死。事件发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意报复中国,派遣了2万多人的对华远征军,清朝战败以后,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朝政府被迫派人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光绪皇帝让他的弟弟醇亲王载沣随身携带大量珍贵文物礼品,准备奉送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因为克林德被杀,德国皇帝无法接受任何礼品,所以这批文物就转赠给了德国的博物馆,文物物件包括明清二代的玉器、陶瓷、书画、织品等。

在东亚艺术馆大楼内还有一座民俗博物馆,这里收藏的很多中国文物是19世纪欧洲列强对中国文化资源掠夺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是各国探险家光顾的热点,他们打着“文化考察”的旗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探险队,测量队和考察队,纷纷来到中国西北地区收集中国文物,非法挖掘古文化遗址,造成了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从190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派人在中国西北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挖掘。德国考察队第一次于1902年8月11日离开柏林,11月下旬到达吐鲁番正式开始考察,1903年4月结束。考察队先后在哈拉和卓、高昌古城、胜金口、木头沟地区进行多次挖掘,对高昌故城进行了重点挖掘。这一次在吐鲁番地区不到五个月的挖掘中,德国人就运走了46箱佛教壁画、文书和雕塑。德国第一次吐鲁番考察队的“丰富收获”震惊了德国东方学界,业内人士要求,尽快再派新的考察队前往新疆地区。德国皇帝和军火大王克虏伯以个人名义提供捐助作为第二次考察的经费。这次德国人在哈拉和卓盗走了从未发现过的摩尼教创始人梅尼兹的肖像壁画以及许多珍奇的手写文书、壁画、纺织品、钱币等。在柏孜克里克,考察队队员竟用狐尾锯把已存在千年之久的28幅大型壁画全部锯下。德国人第三次搞到的文物数量最为惊人,他们把被认为是中亚艺术顶峰的克孜尔壁画全部切割下来运往柏林,数达128箱。据统计,德国考察队几年间在吐鲁番、库车一带共运走古物400箱。但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几百幅壁画损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余幅壁画全部化为灰烬,近300尊塑像毁坏了一半。

德国各地的很多皇宫,一些外国汉学家或钟爱中国文化的人也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记者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德国人告诉他的中国朋友,他家的地下室里收藏着很多中国文物。当中国朋友来到这位名叫迪亚克家的地窖时,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和书画。其中的一个牌位和一幅寿帐格外引人注目,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据说高宗纯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皇室牌位只能在四处指定的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圆明园和盛京(现沈阳故宫)。专家估计,这个牌位很可能是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而高6米、宽3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经考证,这幅寿帐是清朝初期宫庭的藏品。这位德国人的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教10多年,其间他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另外他还与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人瓦德西是朋友,从瓦德西手中也得到不少赠物。

在记者单刀直入的询问下,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也承认,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琉璃厂一带被德国兵占领,古玩铺的古玩字画、金石陶瓷等文物被德国兵抢走,所剩无几。侵略者还将从宫廷和官宦人家抢劫来的文物拿到社会上出售。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内有几件文物就是德国士兵当时从中国掠来的,他们的后代在了解到祖辈这段历史后主动将文物交给东亚艺术博物馆收藏。

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内的中国展品荟萃了部分中国文物的精华,正如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馆长所说,这些文物既像中国的文化使者,也像中国文化嫁出去的女儿,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佛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