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动监测仪”遭遇“信任危机”

2006-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5月17日上午,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在银川采访了宁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王正伟之后,临时改变行程,中午组织了一个小分队,直接“奔袭”青铜峡市峡光纸业公司,想看到这家在当地赫赫有名的污染大户,有没有偷排、暗排。出发前,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叮嘱记者和专家:“你们仔细查查,偷排是治污中的顽症,有些企业能

把表面文章做得相当漂亮,而偷排、暗排的心思却永远不死,技巧相当高明,让你防不胜防。”

峡光纸业是一家1958年建厂的老国企,所产污水严重污染环境,却一直没有上草浆造纸业治理污水必须的“碱回收工程”。最近几个月,又因为正在进行民营化改制,企业以“改制期间工人情绪不稳定”、企业利润低、国家支持不够等理由,希望能够延续环保设施的上马时间。这家企业每天以每立方1毛多钱的成本,从黄河抽用18000立方左右的水,用来制造麦草浆;所形成的废液进行常规污水处理之后,有90%以上又还给黄河。由于没有上“碱回收工程”,污水的COD含量一直严重超标,水的美色度也不够;稍微走近排污沟一点,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在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总排放口,有一个自动监测站,每4个小时采样、分析记录一次数据,既能监测流量,又能监测COD含量。记者团领队何嘉平要求企业负责人把门打开,把最近几个月的数据都调出来。他们研究了一会儿后,怀疑这些数据可能存在问题:“这种污水处理方法,COD怎么都能在450毫克的‘国控达标线’上下徘徊?为什么有时候流量是零,有时候流量是每小时700多立方?”

宁夏环保监察总队总队长孔令彬说:“我们也在一直怀疑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是以为他们有两个排放口,一明一暗,明的迎接检查,暗的帮助偷排;后来我们又猜测也许这自动监测仪有问题,也许他们和供货厂家联手,对仪器动了‘手术’,这样制造出来的数据,总能在达标线附近跳动。对此,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除了加强暗访,还像审计局那样,查他们的生产量、当天引水量、他们买化学治污剂厂商的供货单,可是,所有这些单据和数据,都有可能伪造。因此,我们正准备请专家,讨论如何让自动监测仪所采样和分析出的数据,永远可信。”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处长任隆江介绍,为了强化环保系统的监测能力,节约执法成本,最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大力建设环境远程监测信息系统。四川、河南、广东、浙江等地都将建成全省联网的环境污染信息自动监测平台,对所有的排污大户和河湖的重点断面进行自动监测;内蒙、宁夏、山西等省区的一些地市也准备建设这样的平台。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联网,建设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远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由于仪器相对便宜,水污染方面的自动监测比大气污染方面的自动监测要更加普及一些。这些自动监测仪器一般都安装在企业的总排口,比如要想监测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成分,其采样头就要设在该企业的烟囱里。自动监测设备主要由企业自己购买,环保局负责监督安装和调试;所获得的数据要与当地的环境信息平台联网,实时、准确、客观地上报。“按照相关规定,任何人无权对水、声、气的自动监测仪擅自进行更改,但也保不住有些手段高明、漠视生态的人,对仪器进行朝有利于企业排污的方向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仪器的监管手段要跟上。”(本报宁夏银川5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