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素质教育贵在化虚为实

2006-05-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董迅石 我有话说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先进班集体”……翻开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学生活动的成绩单,这些奖项让人眼前一亮。以该校的环科21班为例,全班共获省内外奖励26项,获奖75人次,获奖人数比例达90.91%。而据该校学工处处长刘营军介绍,这样的班级在南农大并非少见。是什么让南

农大的学生获得这么多奖项,具有如此强的竞争力呢?

近日,记者走进南农大看到,南农大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计划(以下简称“提增计划”)两年来,把“素质教育”化“虚”为“实”,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用就业打破素质教育的瓶颈

“大学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很容易流于形式。经过调研,我们学校找到了‘就业’这个突破口。”谈起“提增计划”实施的背景,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娱乐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普遍现象。经过全面调研,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推出“提增计划”,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巧妙地结合,使得“素质教育”内化为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需求。两年来,该活动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该校经管学院学生郎晓娟告诉记者,刚进大一时,她过着教室和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升入大二,农业经济学家温铁军的一次讲座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使她下定决心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于是,她开始响应班里提出的各项倡议,尝试着在班级演讲中发言、参加比赛。如今,她已是学院学生通讯社社长,院刊《经济学刊》的主编。谈起就业,她自信地说:“前几天我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结果有4家单位通知我去面试。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实现“三千分之一与百分之百”的“辩证统一”

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中,有这样一个关于“三千分之一与百分之百”的理论:学校每年大概有三千个毕业生,对学校而言,每一个走出校园的学生只是其中的三千分之一,但是对用人单位而言,每一个学生则代表了学校百分之百的形象。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南农大把“提增计划”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全程素质教育法”:

对一年级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人际环境;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拓展性”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性、自信心的锻炼,提高他们的情商与综合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提高性”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把学有余力的学生吸收到教师的科研中去;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发展性”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长和潜力,为就业和深造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同时,为了深入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拓展工作,南农大整合了校内校外的资源,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进行宣传报道,聘请离退休教师参与党课、就业指导、学生心理访谈等工作,提出“跳出专业、跳出学院、跳出学校”的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资环学院的凌宁谈起自己参加的“每天奉献1小时、我为十运做贡献”交通文明劝导活动时,自豪地说:“定期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感觉自己正成熟起来。”

让差别只停留在高考分数上

在一些高校普遍存在这样的“通病”:素质教育似乎只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专业老师只负责上好专业课,这样就增加了素质教育的难度。对此,南农大的“提增计划”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学校营造了“全员育人”的氛围。

“我是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有创意、有特色的组进行表扬,效果明显。”“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我要找他们谈话,先从与我交流开始,改变自己。”在学校关于“提增计划”的讨论会上,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流心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步融入到每个教师的言行中。

“素质教育是全校每一个师生的事,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受益,让每一个教师参与。我们的学生,差别仅仅停留在高考分数上。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庄娱乐副书记道出了“提增计划”的宗旨。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南农大的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人文学院的校园版《今日说法》、信息学院的“特色班日活动”、资环学院的情景剧大赛,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既结合了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又让学生深入实际和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