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那里是我们温暖的家”

2006-05-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一家破产企业的留守机构,68名离退休和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其中还有36人流动在全国11个省――去年7月29日,本报以《一封信折射出的责任与情怀》为题,报道了原滁州电视机厂破产留守党组织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的事迹。但如今许多读者在关心着:那个曾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的安徽滁州市润电科工贸党总支现在怎么样了

?那些“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现在还好吗?

5月19日,记者来到滁州,来到润电科工贸服务中心,来到破产企业职工和党员的家里――

滁州市四合路,一个盖了5栋宿舍楼的住宅区是这条街上最“壮观”的建筑。在住宅区临街门面房的最北端,绕到后面的一个小门,走上二楼,就是润电科工贸党总支所在地。总支书记聂春林告诉记者,这间办公室和楼下的两间门面房,是去年破产清算时对地面附属建筑物的补偿,本来可以领取58万多元,用做留守机构的开支,但党总支几个人还是要了房子。“我们有214个服务对象,总要给大家留下一个‘家’啊!”聂春林说。

这个被称作“家”的地方有二、三十平方米,外面五分之一的地方是楼梯,里面五分之一是办公室,中间是“服务对象活动室”:摆着一张大桌子和几把椅子,报架上三级党报整整齐齐,墙边矮柜上热水瓶、茶叶盒和一摞一次性塑料茶杯分外醒目。“服务对象来了,我们不但要有一张笑脸、一声问候,还要有一杯热茶。”聂春林指着那些茶杯对记者说。与一般破产企业一样,服务对象遇到生活就业问题都会来到留守机构反映、咨询;不一样的是,那些离退休职工有事无事都会来

明查暗访回头看

坐坐,拉拉家常,流动党员回来也会来谈谈情况。对于服务对象的问题,党总支每一个人都有个小本子,具体事情、办理结果、反馈情况……记录的清清楚楚。“董富余尿道结石住在市一院泌尿科20床,买一个果篮去看望;惠方北妻子病逝,找市总工会救助1000元,送两个花圈;向佩珍和杨秀英常年住在上海,要给她们办理异地就医手续……”翻看着一本本记录,记者感到这不是普通的笔记,而是这个有着200多口人的大家庭的“家情记录”。

“那里是我们温暖的家。”在退休职工王成的家里,听说了记者来意的老王这样评价留守机构党总支。王成是个1994年就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老病号”,企业破产,自己无法另谋职业,又没参加医疗保险,老王陷入了困境。留守机构党总支一次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给市长写信请求支持,用了将近两年,不仅给所有服务对象办理了医保,而且给王成和其他6名职工办理了平常看病用药也可报销的“慢性病保险”手续。王成说,我不是党员,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

住在王成楼下101室的汤根植,是个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拉着记者的手,老汤说:“我给总支的这几个同志总结了四个‘心’,待人热心,办事耐心,做工作诚心,对事业忠心。”原来,老汤20多年前是个营级军官转业到企业的,没想到临退休企业却破产了,心情一直比较郁闷。到活动室去的多了,和总支几个人聊的多了,老汤觉得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了。他对记者说,我现在每月退休金有705元,可他们几个呢,才500元,还在为我们忙里忙外,他们图什么啊?

“我们代表的是党组织,要图什么的话,我们就图个让所有服务对象都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聂春林和留守党总支的老徐、老李给了记者这样的答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