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圣地”

2006-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仲呈祥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完的30集电视连续剧《西圣地》,用真情书写大情大义、至善至美的中国当代石油工人创业史,心灵史,看后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是的,正如编剧之一的林和平所言:“《西圣地》好像有一种‘气场’,写完、读完,看它的人灵魂都会受到教堂圣钟般的荡涤。”作为观者,我的灵魂确实受到《西圣地》营造

的精神“气场”的洗礼和荡涤,但内涵不是“教堂圣钟般”的宗教,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

《西圣地》在荧屏上营造的这种精神“气场”,是审美化、艺术化的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品质和氛围;反过来讲,也是具有深刻思想性的美学品格和风貌,堪称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较为和谐统一的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它不仅艺术再现了一部新中国石油工人的奋斗史,而且在相当意义上,折射出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描写新中国石油工人奋斗史的影视作品,不乏上乘者,如《创业》、《铁人》,但大都着意于表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是完全必要的。《西圣地》在继承这一传统、深化这一主旨的基础上,突破过去已有创作模式,有意把艰苦创业的具体历程置于后景,而把镜头焦距对准活跃于这几十年创业历史漩涡中的普通石油人的精神嬗变轨迹,并从中开掘出当今的深刻的历史精神和丰富的人性内涵。

张丰毅扮演的杨大水和于洋扮演的徐正成,是两个具有典型认识价值的艺术形象。前者在解放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是有名的战斗英雄,为了祖国和人民,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甘当默默无闻的普通石油工;虽有兰妮、田可两位善良而坚韧的女性深爱着他,他却在莫测的历史环境下孑然一生;后者确实“也是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克拉玛依”,但由于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来看人处事,结果不仅在政治上受“四人帮”思潮影响,干了“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而且在情爱生活上,先是利用职务之便夺人所爱,后又因怕影响仕途而背叛感情,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杨、徐都不是坏人,更非敌对阶级。他们之间在建设油田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斗争,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是两种人格、两种人性、两种荣辱观的较量。杨大水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祖国、为了石油、为了他人幸福。他坚守“克八井”,他冲撞酒醉伤人的苏联专家,他与田可的从“假结婚”到“真结婚”,他与兰妮的心心相印和阴差阳错,以及他与曾浩、大刘、小豹子和壮子、青克、戴小虹的大情大义,都闪烁着伟大人格、高尚人性和正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光彩!相比之下,徐正成的人格、人性,显得何等卑下、渺小!

剧雪扮演的兰妮和陈曦扮演的田可,平凡,圣洁,坚韧,崇高,命运独特而个性鲜明。演员表演情真意切,火候适度,为新时期荧屏艺术画廊又增添了两个颇具人性深度的女性形象。她们是中国女性传统美德之集大成者。田可深爱着战斗英雄杨大水,而一旦知道大水的心上人是家乡青梅竹马的苦妹子兰妮时,便理智地克制了自己:“有些情感,放在心里头,暖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我已经很知足了。”她后来与热烈追求自己的钻井队长小豹子结婚,在遭遇小豹子在克八井的井喷事件中为抢救大水英勇牺牲的不幸后,含辛茹苦养育儿子青克(后来还同时养育地质队队员戴虹的遗孤戴小虹和大水、兰妮的孩子壮子)。“文革”中,看守克八井的大水收留了走投无路的田可母子和戴小虹,造反派即以“非法同居”为名要赶走田可,大水既要保护田可母子、又要“对得起小豹子”(这一点证明他也并非完人,其深层原因恐怕还是“心里一直装着兰妮”),决定与田可“假结婚”。就这样,为了孩子们和克八井,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默默地与大水假扮了8年夫妻!再看兰妮。她徒步千里,进疆寻夫未果,与危难中搭救自己的当地农民张粮库相濡以沫廿年有余。她确曾发过誓:“杨大水,我等着你,我一辈子都等着你!”但当她最终与杨大水重逢并目睹大水与田可拍结婚照时,她衷心祝愿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也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说:“娘也离不开20多年甘苦与共的粮库。”古人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两位女性形象的至善至美,何等感人!难怪导演苗月要发自肺腑地说:“我写过也拍过不少情感戏,但只在拍了《西圣地》之后,才深深感悟了什么是大情大义。”

《西圣地》具有较高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位。全剧思想比较精深,人物丰满,语言精彩,画面精美,音乐讲究,结构巧妙,情节跌宕,悬念合理,氛围逼真,制作上堪称一流。它的应运而生,显然为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道德资源和审美鉴赏营养。文艺,作为人类审美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归根到底是要给人以美感,让人获得思想启迪、情感净化和审美愉悦,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我们正身处盛世。盛世文化既须弘扬主旋律,又最具包容性。我们当然需要健康的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但我们更需要像《西圣地》这样讴歌爱国主义、讴歌艰苦奋斗精神、讴歌传统美德的优秀作品。毋庸讳言,时下对时尚和流行的宽容远甚于对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的扶持。须知,时尚的流行的未必是永恒的,而《西圣地》彰显的精神圣地才是永恒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时代和人民呼唤更多像《西圣地》这样的优秀作品问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