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过松花不看湖

2006-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松花湖秋色

“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和许多名人游湖必留诗一样,贺敬之这样赞叹松花湖。

松花湖水域面积3620平方公里,湖区面

积55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最深处77.5米,是我国特大型的人工湖泊之一。

保护松花湖

松花湖是吉林市的“眼睛”。“保护第一,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保护”成为了松花湖风景区始终坚持的原则。

为防治风景区和湖水污染、有效地控制入湖各支流的水质标准和生活污水、废油废气的排放,吉林市对湖区内30马力以上的机动船安装了油水分离器。去年还投入500万元建立起松花湖污染综合防治中心和环保专项配套设施,有计划地将机动车辆更新为电瓶车。同时,为加大水土保持,坚持退耕还林、保护植被,景区内已修整绿地25000平方米。

最“兴师动众”的一个工程,就是风景区内的移民工程了。吉林市计划在3年内把近湖区排污严重的700多户居民和业户迁移到景区外,现已投入近6000万元建成景区居民回迁楼16000平方米,拆迁323户。

浩瀚的水面上,湖区卫生如何保持?景区内成立了专职卫生“保洁队”,常年坚持湖区卫生和夏季湖上漂浮垃圾的清扫和打捞工作,基本保证了景区无纸屑、无烟头、无白色垃圾。

在依法管理上,松花湖景区更是“重拳”出击。景区市场统一布局、统一摆放、统一着装、统一管理;景区内外严格监督,对野蛮揽客、宰客绝不手软;对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集中进行专项整治,拆除有碍观瞻、私搭乱建的非法建筑100多处、零星摊床80多处、不合格广告30多处。

“保卫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3月,松花湖风景区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美在松花湖

如今,松花湖风景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以上,近几年旅游年收入达4亿元,被国家列为全国36条旅游热线之一,是国家级风景旅游度假区。

松花湖全长180余公里,呈狭长形,形如一条由东南向西北鳞鳞闪光的巨龙。湖内盛产鳌花、鲫花、鳊花、白鱼、鲤鱼等50余种淡水鱼类。有十几种鱼在清朝还是向朝廷纳贡的贡鱼。

绿水绕青山,青山多富饶。松花湖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湖区的岛屿山地,生长着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有红松、白松等30多个树种。梅花鹿、马鹿、熊、貂、野猪、狍子、林蛙等野生动物及其他各种鸟类1000余种。中草药、野果100多个品种。

松花湖环境优雅,风景如画,四周层峦叠嶂奇石林立,构成无数奇妙的景观。泛舟湖上,远望周围的群山,山连山,水环水,山缠水绕,水转山移。水天相接之处,白天但见长天碧波,傍晚却是落日云霞。于水静之处,却见草滩绿野,水漫金沙。真所谓“门前即是西湖景,船厂天然避暑乡”。

松花湖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景色。

夏季,鸟语花香,青山叠翠,蓝天、白云、碧水,构成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

春天,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昨天湖面还是冰雪覆盖,一夜之间冰面全无,松花湖开湖了!这个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20日左右。松花湖开湖的时候是很神秘的,大多在夜里。吃“开江鱼”也已成为春季旅游的热点。

秋天,“五花山”万紫千红,湖面渔歌唱晚。山上的果实熟了,红叶下,葡萄、山楂、猕猴桃,果实累累。赏红叶、品湖鱼、采蘑菇,堪称生态旅游的绝好去处。

到了冬季,松花湖瘦峰素裹,雾绕冰横,雪柳摇枝。这里是一座天然的巨型滑冰场,可以举办雪橇、雪地摩托拉力赛。

有了松花湖

因为有了松花湖,北国从此有了一条不冻江。

始建于1937年的丰满发电厂在落成以后,把松花江截流成两段,坝上松花湖,坝下依然是烟波浩渺的松花江。带着发电的温度,江水从湖里流向下游,在寒冷的冬夜里,蒸腾的雾气凝结在沿江的树上,形成了雾凇美景。

因为有了松花湖,世界从此多了一种璀璨的艺术。

松花浪木又称含根木。当年拦江筑堤建丰满水电站,致使水位上涨,沿江两岸长白山脉的山体和森林浸入湖中,经过几十年的水浸浪冲,腐蚀渐变,剩下的便是精华了,这些根、枝、节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由于形成地域特殊和天然成分神奇,使其成为其他木雕类不可替代的奇材。

“七分天成,三分雕琢”件件可用;“天然成趣,妙艺无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每件作品都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件天然艺术品,无法临摹和仿造,加之浪木日趋稀少,更显得作品的珍贵和艺术价值,其观赏性、收藏性和增值性都十分鲜明。

因为有了松花湖,人间从此添了一道美景。“看过松花不看湖。”松花湖是无以替代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