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2006-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秉林 我有话说
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多年来,我校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心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把握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规模适度、质量为先、结构合理、争创一流,特别是“十五”期间,全校上下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办学思路和理念,通过实施“211工程
”和“985工程”,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制订规划,坚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就结合自身实际和国家需求,鲜明地提出了“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并在学校的党代会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世界一流大学。1993年,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2001年4月建校9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清华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多年来,清华人始终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报效国家、努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神圣使命。学校逐步形成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过渡;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在2011年清华建校100周年之时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有若干个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个九年(2012~2020年),全面提高、协调共进,争取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使学校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此后还要继续努力,希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时候,清华大学能达到或接近世界最著名的一流大学的水平。

明确理念,始终以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总结多年的办学经验,我们提出了“一二三”的办学理念。“一”是一个根本,即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两个中心,即努力使学校成为“既是办教育的中心、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三是学校要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项职能。必须明确的是,这三者不是相互并列的关系,人才培养是根本、是总任务,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两个中心”、“三项职能”都要为人才培养服务。三项职能中,教学应始终摆在首位,如果教学搞不好甚至滑了坡,那么其他职能就无从谈起。因此,我校坚持下大气力抓教学,特别着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要求教学-科研系列的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推动名师上本科教学讲台,在全国首创新生研讨课,深入研讨并采取措施搞好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等等,从而保持并发展了学校在教学上的传统优势,取得了可喜成就。“十五”期间,我校有3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在2001年和2005年两次表彰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以清华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共3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31项;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评选中,清华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我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提出以“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对全体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基本要求。五年来,清华到国家重点单位和重点建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加,面向国防事业和国家重点行业的定向生培养也形成规模,目前在校国防定向生近千人,已有百余名毕业生投身到国防事业中。

求真务实,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学校在初步完成了学科布局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在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形势下,清华仍要坚持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拔尖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决定,除了定向培养的特殊需要外,不再从校外招收第二学士学位新生;不再招收夜大学、专升本学生;继续教育中不再搞学历教育。目前,清华本科生的规模已稳定控制在13000人。

突出重点,以“985工程”和“211工程”为契机促进一流大学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我校“十五”“211工程”的建设项目不久前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985工程”二期进展顺利,7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7个重点科技创新平台、8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已经启动。通过“十五”“211工程”的建设,我校工科的群体优势进一步增强,理科水平明显提升,文科取得了长足进展,生命医学学科有了良好的开局。原中央工艺美院并入我校并组建清华美术学院以来,在巩固设计艺术学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美术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全校科研经费到款额达到13.9亿元,比“九五”末约翻了一番。“十五”期间,我校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数一直居全国高校首位,一些高水平文章还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至2005年底,我校历年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总数达到329项,名列全国高校首位。“十五”期间,全校共获中国专利授权1933项,历年授权数都居全国高校之首,其中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的85%,生动反映了清华科技自主创新的成果。

以人为本,坚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我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得到优化,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500人左右的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学校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从“九五”末的46人增加到“十五”末的64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国际数学大师林家翘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等几位世界级学术大师和一批优秀学者落户清华,自2001年实施“讲席教授组”计划以来,已有近20个讲席教授团组的近百位教授来校工作。

开拓进取,以国际化战略扩展办学视野。伴随着我国快速走向世界的步伐,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在国际交往与对话中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合作与交流中增长我们的实力。“十五”期间,来清华访问的海外来宾达7万多人次,比“九五”期间增长近两倍,其中包括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9位、国外大学正副校长6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4位;学校派出人员1.7万余人,比“九五”期间增长近1倍;我校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00多次,比“九五”期间增长近90%;至去年底,有74个国家的1700多名留学生来清华学习,是“九五”末的3倍多。目前,我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与几十家跨国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2005年初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初的“21世纪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效益问题”全球著名研究型大学校长学术年会,清华都被邀参加。这些都说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清华的国际声誉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恰逢清华大学建校95周年。95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是寿登耄耋,而对一所学校来说却还是青春之年。今天的清华大学正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高质量,致力自主创新,构建和谐校园,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作者为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