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岭山人顽石上撬出千亩果园

2006-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张国圣)大岭山人不信命,才有了今天的好命运。靠着10多年撬石种树的坚韧,他们硬是把一个过去“吃水也要打算盘”的穷山村,变成了四季飘香的“花果山”。

大岭山是桂林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的一个自然屯。恭城县曾经是桂林最干旱的地方,大岭山“九分石头一分土”,缺水更严重,连饮水也只能靠石坑中积的雨水。村民在石缝中三棵五棵地种上红薯、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全部靠天灌溉。遇到大旱,收成还没有种籽多。

看到周边的村庄纷纷改种经济林,大岭山人也动了心思。可全屯都是大石山,树栽在哪里呢?屯里的党员们左思右想,最后竟然打起了石头的主意。

20世纪90年代初,大岭山屯党支部决定撬石种桃。石山上真能撬出果园来吗?村民们将信将疑。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岭山屯出台了一个土政策:在大致划定的范围内,谁在石山上开出的果园归谁。政策出台后,屯里的党员背着铁锤钢钎率先上山,一钎一锤打眼、撬石、挑土、植苗。有时忙一两天,只能种下一棵树。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屯人破石填土,育苗栽树,10余年间,硬是从顽石中开出了1200多亩红花桃果园,创造了“石板上开花”的奇迹。2005年,大岭山人均水果种植面积近10亩,年人均纯收入5900元,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千亩桃园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产生了极好的生态效益。有着40亩桃园的村民李春明告诉记者,过去山上白得刺眼的石头,近年来慢慢变黑了。以前山上泥土少,但下雨时冲沟水大,带下来的泥也特别多,现在冲沟水小了,带下来的泥少了。大岭山屯的水质也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成了可以直接对着龙头喝的“矿泉水”。

富裕起来的大岭山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又在全县率先启动了文明富裕生态家园建设,并配合县委、县政府连续举办三届“桃花节”,吸引了数十万游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