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成就了朱熹平

2006-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李汉荣、何晓钟 记者吴春燕 我有话说

本报广州6月4日电(通讯员李汉荣、何晓钟记者吴春燕)昨天,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宣布: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中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合作者、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发表在《亚洲数学期刊》上的论文《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完全破解了

庞加莱(Poincare)猜想这一国际数学界关注了上百年的重大难题。这一猜想,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曾悬赏100万美元求解,是国际数学界最为重要的猜想之一。丘成桐先生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要重要得多。”丘先生指出,这一证明意义重大,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研究三维空间,对物理学和工程学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杨乐先生也说:“这是第一次在国际数学期刊上给出了猜想的完整证明,成果极其突出。”

为对此消息进行跟踪报道,今天记者来到中山大学采访朱熹平教授,但朱教授一贯低调,他一直认为,完成这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许多数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团队的成果,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因此他不愿过多地宣传个人,婉言谢绝了许多采访。

据悉,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朱熹平在哈佛大学呆了半年,对包括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美国数学界同行就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作了讲解,每星期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共讲了半年。回国后,他曾对黄达人校长说:“其实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在做这个事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丘成桐教授创立的几何分析法,为解决这个猜想奠定了基础,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为解决这个猜想提出了框架,俄罗斯佩雷尔曼作出了重大突破,这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我们只是比较幸运完成了临门一脚。”

朱熹平于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科技部的“973项目”的支持,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获得全球华人数学家大会颁发的晨兴数学银奖。可以说,朱熹平今天的成就,是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等部门的长期支持分不开的。基础研究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的,上述“杰青”、“973”、“长江学者”等等,就是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持续支持和帮助的一个平台,正是因为这些来自国家的资金支持,使中国有一大批科学家能够安心于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朱熹平今天取得的成就,正是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长期支持的一个结果。近年来,广东省对中山大学一直大力支持,张德江书记曾多次鼓励中大:“既要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还应该代表国家到国际舞台上去表演。”黄华华省长一再表示,广东省作为全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对中山大学的基础研究要大力支持。这让像朱熹平这样的学者感到,广东省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天堂,更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朱熹平的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可以说,他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数学界的骄傲。记者问黄达人校长,朱熹平取得这样的成就,中山大学一定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吧?黄校长说,近年来,在中山大学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对于一批在学术界已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学者,则免予考核。因为中山大学认为,对于这批约200名优秀学者而言,学术是他们的生存方式,考核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就是要给他们以宽松的学术氛围。就以朱熹平为例,当他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他并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他从国家和学校得到的经费资助,已经足已让他安心地从事科学研究了,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有他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仅在学校的层面如此,在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朱熹平的前任、中山大学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邓东皋教授一直致力于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朱熹平作为现任数计学院的院长,他也同样在学院内营造着宽松的环境,尤其重视团队的建设。他说,他与他的学生陈兵龙是互相依靠的:“我与他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了。”

邓东皋教授说,朱熹平生来就属于数学世界,他热爱数学、了解数学,完全沉浸其中。他对科学问题思考得非常深入,有着很高的学术眼界,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他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

了解朱熹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包容和谦逊的人。他说,科学研究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过分宣传小单位或个人的贡献,是不客观的。事实上,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朱熹平个人的学术成长,都得到了国内数学界尤其是中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数学界同行们的大力帮助和可贵支持。

从哈佛大学讲学归来,朱熹平说,他只是研究团队里的一员,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情。他再三强调自己只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有所突破。学术上的成果,论文发表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接受学术界的检验,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敲打。数学界向来有着很好的传统:联合发表论文时,总是以字母为序,这说明在学术的研究中,承认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