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期回声

2006-06-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一口气读完著名作家王蒙主讲的《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感到十分解渴。这么长的文章从头读到尾,已多年没有过。

河北省交通厅厅长焦彦龙

《光明讲坛》刊登的王蒙演讲,我很喜欢。一是演讲的方式很好,没有八股调;二是中国传统文化部分讲得很精彩,体现了一种文化

心态。另外,希望编辑或主持人谈谈你们的想法和你们的立场,因为你们是代表报纸的。

一位退休同志

《光明讲坛》推出得很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没时间博览群书,演讲人从专家角度讲问题,使我们了解了很多。他们视野开阔,又有深度。王蒙作品我在上学时就读过,很喜欢。他这次的演讲,我一口气读完了。

一位广州教师

想必《光明讲坛》会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从5月18日刊出第一讲到6月1日第二讲登场虽只有半月,但心中的期许是何等漫长。今天有机会享用王蒙先生带来的《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又是一个不太轻松的话题,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冲突。我要感谢《光明日报》站出来为我们缺失的精神与思想营造一场盛宴,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手中的报纸,由读者或主持人向先生们提一两个问题、说二三点建议,我们也可以依靠网络唤起更广泛的思考与讨论。祝《光明讲坛》越办越好。

向天(网友)

王蒙先生不愧为学者型的作家,他深谙演讲怎么样才能抓住人。此篇融思想性与生动性于一炉,篇幅虽长,却不像有的演讲往往“思想大于形象”而显得枯燥乏味。受启发、受教育、如同饱食了一桌美味佳肴,过瘾!

安徽铜陵张邦来

近日,拜读到王蒙先生的大作《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一文,获益匪浅。但有一个问题,拟向王先生请教。即王先生在文中引用了《老子》这样的一段话:“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之后,王先生接着解读道:“我不知道英语怎么翻译这个‘一’,如果翻译成‘one’就麻烦了,对中国来说,这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而是物的最后的本质,说一句不恰当的话,这里的‘一’指的就是上帝,中国人的上帝。这些太复杂了,我的能力也说不清楚。”

老子乃是一位无神论者,他所崇拜的决非是“上帝”,而是“道”和“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所以,如果把这里的“一”不解读为“道”,而解读为“上帝”,那末岂不就有可能犯有亵渎老子的无神论思想之嫌疑了吗?如此说来,我们当不能将老子这里的“一”翻译为“one”,正如我们不能将他的“道”翻译为“road”一样,我们不妨将这里的“一”试译为“道”,而把“道”就音译为“Dao”,甚或就音译为“Yi”。

上述初步意见当否?敬请王先生和广大读者能多予以指正。

附一点建议:衷心祝愿贵讲坛能办成“文化的大餐”、“思想的盛宴”,为此应保证篇幅,甚至保证足够的篇幅,一定不能办成时下所流行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豆腐干式的“快餐文化”。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钱耕森

讲坛不好办,但《光明论坛》推出的这个主题,既很好阅读,又容易引起人们深思。在全球化冲击波的作用下,中国文化以何种心态面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如何定位?相信读过这期讲坛的人们可以找到一条思考的“通道”,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江西宜春学院党委宣传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