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片天空

2006-06-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吴自斌 我有话说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南京师范大学2004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姚娟在女子F44级投掷三项比赛中,一举夺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创两项世界残疾人纪录。在谈及自己取得的成绩时,姚娟平静地告诉记者:“老师和同学的支持是我奋斗的最大动力,学校为我们每一个学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是最让我骄傲的。”

在姚娟“骄傲”的背后,折射着南京师范大学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时不变的主旋律――“以生为本”。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拥有自己的舞台,南京师范大学始终把学校的建设作为推动学生发展的“发动机”。2001年,南京师范大学以优异成绩通过“九五”“211工程”建设的验收,成功实现建设成为“新型的一流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南京师范大学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速向“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性大学”迈进,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条件建设的水平,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发挥特色提升学科水平

在办学目标由“新型的一流师范大学”向“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拉动新兴学科的迅速成长,形成了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互补的学科布局,学校学科整体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南京师范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文学、教育学等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优势学科。“九五”期间,南京师大已经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特色和水平;“十五”以来,优势学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并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当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学校教育的创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语言信息处理与分领域语言研究的现代化”就是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通过对学科内涵的建设推动所涉及的学科的发展,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在2002年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保持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南京师范大学还积极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发展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有力推动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2002年该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同时带动遥感技术与应用、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应用学科的发展,分别取得博士点和硕士点。“不同时空尺度的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项目拉动新兴学科海洋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相继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法制现代化”项目同时推动了法学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法学学科成功进入全国高校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列,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目前全国省属高校中惟一的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另外,南京师范大学还积极扶持工科发展,大力推进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等学科的建设,实现了工科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目前该校工科已拥有1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到目前为止,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4个(含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1个,博士后活动站7个,全校学科覆盖除军事学外的文、史、哲、教、经、法、管、理、工、农、医等11个学科门类,努力实现向“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变,全校学科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以“旧”带“新”壮大师资队伍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立足全局,广纳贤才。短短五年内,南京师范大学聚集了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杰出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术创新团队生机勃勃。

“十五”期间,南京师大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在1512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者833人,由“十五”初期的51.1%上升到现在的55.09%。师资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正高级教师平均年龄由“十五”初期的52.48岁下降到47.42岁,45岁以下正高级人数增加到11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上升到73.08%。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南京师大不仅强调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优化,还特别重视学缘结构的优化,外校学缘的教师比例占到66.58%。该校选拔出“杰出人才资助人选”5人;新增特聘教授、旗帜型人才41人;聘请客座教授10人,其中海外5人,充分显示了南师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十五”期间共培养省级学术带头人10人、省骨干教师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等,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的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211工程”的推动下,南京师大汇聚了一支支年纪轻、层次高、思想活、后劲强、作风硬的科研创新团队。其中地科院“不同时空尺度的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项目,形成了一支名为“环境演变与现代过程”的教育部创新团队,为江苏省属高校中惟一。该团队由7位教授、6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带头人汪永进教授是南京师大自己培养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于2001年、2005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分别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论文。团队成员中有1名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1项,科研经费约达2500万元。该团队成员主持的“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主打的自然地理学科2005年成功入选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目前,该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以强大的凝聚力催生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