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庆晚报:打造责任传媒 培育和谐氛围

2006-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刘亢、茆琛 我有话说
新华社重庆6月21日电(记者刘亢、茆琛)重庆晚报近年来应和社会发展要求,以“责任传媒”为新闻理想,通过报道百姓真情,营造出互助友爱、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这份市民报在20多年的办报实践中,逐渐形成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风格:不媚俗、炒作,不冲动、破坏;以理性眼光,用建设性角度来报道时代的变化。重庆?
报把党的方针政策,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起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有效发挥了“喉舌”的引导作用。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都市报为争取读者,时常报道不太健康的社会新闻。但重庆晚报编委会认为媚俗不能成为市场化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提出办报方向要更贴近民生,弘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要把?报办成老少咸宜的家庭报,给人温情和谐、亲切真实的感觉。为此,重庆晚报增设了社区新闻部,把目光聚焦在普通市民身上,每天用大量版面及时报道市民身边发生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事件或信息。其社会新闻的内容也开始由过去的以突发事件、灾害事件、治安案件为主,变成主要反映百姓邻里之间的感人事、家里事、有趣事。新闻视角的转换,不仅让?报新闻信息的质量位居同城报纸前列,也改变了晚报的采编工作作风。“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成为晚报社区部16名记者的职业追求。重庆晚报的竞争策略,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场份额也得到加强,去年以来日均零售量增加了2万份,保持都市报“领头羊”地位。

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说,讴歌先进、指责陋习、惩恶扬善,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是传媒的社会责任。重庆晚报通过可信、可学的人物、事件报道和帮忙不添乱的舆论监督,发挥了社会“稳压器”的作用。《两种癌症缠身周婆婆32年痛并快乐着》《当年穷得睡板凳如今富了帮乡亲》……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作为“责任传媒”?报不仅用版面、稿件倡导新风,而且还通过定期活动来唤起社会爱心,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2005年该报社让读者从全年报道的典型人物中评选出十大感动市民,在社会上形成感动热潮,很多学校把此次报道当作一次德育课的教材。重庆?报在舆论监督上注重对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进行监督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火锅问题油碟追踪报道”引起重庆市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救救泡在网吧里的孩子”的系列报道剖析非法网吧的现状、危害,引发了一场全市清查、声讨黑网吧的行动。

公信力影响“责任传媒”作用的发挥,而从业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公信力的大小。近年来,由于新闻竞争的加剧和报社年轻编辑记者的增加,重庆晚报出现了一些新闻报道失实、采编作风飘浮等问题。今年3月,?报开展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采编作风”大讨论暨整顿不良采编风气的工作。结合工作体会,报社记者自发归纳出《重庆晚报新闻采编“八荣八耻”》并以此自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荣,以漠视正确舆论导向为耻;以“三深入”“三贴近”为荣,以“遥控采访”脱离群众为耻;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荣,以收受红包以稿谋私为耻;以追求客观真实为荣,以编造虚假新闻为耻;以采访全面准确公正为荣,以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为耻;以雅俗共赏真情关怀为荣,以格调低俗追求卖点为耻;以编稿严谨把好关口为荣,以马虎了事不负责任为耻;以热爱学习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打工意识”为耻。

从业队伍的自省,使重庆晚报开始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变化:一是跑基层的多了,靠材料的少了;二是主动跑稿子的多了,被动等线索的少了;三是鲜活新闻多了,会议新闻少了;四是责任心多了,差错率少了;五是读者表扬多了,读者投诉少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