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业“反哺”农业产生的“生态和富民”效应

2006-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无锡农业仅占GDP总量的1.8%,在经济“秤盘”上分量轻;无锡人均耕地面积全省最少,农业发展空间小。但通过多年努力,无锡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三大现象”,赢得了近日前来参加“2006中国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暨国际农业合作经济会议”的中外专家的赞誉。

工商资本“反哺”现代农业

全球最大毛纺生产企业江苏阳光集团2002年来投资3亿元开发农林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润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由工业企业投资的苗木、花卉、种苗生产基地。“阳光模式”印证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条普遍规律,即现代农业的兴盛,必然起源于经济发达地区。

从对土地报恩而“反哺”,到拓展产业空间为追求利润而投资,走上烙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成为无锡土地情结浓厚的企业家们经营思路的一大突破。1997年,红豆集团创始人周耀庭注意到红豆杉中的紫杉醇成分,可以制成市场看好的抗癌药,于是果断投资,如今红豆杉播种面积已近6000亩。今年2月,红豆集团又投入8000万元建起紫杉醇提炼厂。

短短3年,23亿元工商资本“进军”无锡农业,改变了过去单靠政府投入的局面,农业装备、设施、管理水平迅速改观。无锡田野上出现了300多个农业企业和园区,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60个。建立了阳光农林生态园、唯琼生态农庄等一批“以工哺农”的高科技农业企业,成为无锡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生态农业构筑“自然屏障”

去年12月7日,一只满载河蚌、蛳螺的渔船从渤公岛出发,缓缓驶入蠡湖。渔民们用铁锹把河蚌、蛳螺抛入湖中。在此后一个月内,150多吨贝类生物成为蠡湖“新居民”。这是无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净水渔业”行动。

无锡市副市长黄继鹏告诉记者,“净水渔业”是无锡生态农业中的普通一环,通过适量放养鲢、鳙鱼,蚬、蚌等以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在抓好大面积农业生产的同时,无锡把更多精力投入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森林绿地为城市之“肺”。近3年,无锡投入巨资,造林30.7万亩,超过前30年造林面积总和,基本形成以宜南丘陵山区森林为主体,高等级公路、骨干航道生态防护林为网络,各类果品经济林为片区,森林生态园、农业旅游观光园区为点缀的森林资源分布格局,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继太湖花卉园、竹海公园、龙寺生态园后,3年中无锡市又新增农业生态观光园、林业生态休闲区等十多个生态园,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实现产值近8000万元。

生态农业已渗透进无锡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宜兴坤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沼气工程,将昔日花钱也处理不了的猪粪污水,转化为用于生产、生活的热能,沼渣成了优质有机肥,实现了污染“零排放”。

农业产业集群加速富民进程

位于无锡新区的无锡日香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内,200余亩桂花地连成一片,三月就已香气袭人。公司不仅销售盆景和苗木,还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提取桂花浸膏、桂花香精,开发桂花系列食品,走产业化道路。

进入21世纪,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锡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通过科学引导、政策激励、资金倾斜,现已初步形成南部丘陵山区高效茶果产业集群、锡东澄东经济林木产业集群、三沿(沿江、沿湖、沿河)特种水产产业集群、近郊精细蔬菜产业集群、环湖名优果品产业集群和环太湖休闲观光产业示范带。

“五群一带”的形成,为无锡优势产业的集聚与扩张,进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转型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无锡市已涌现出果蔬特色镇、奶牛之乡、苗木特色镇、水蜜桃之乡等特色农业镇38个,特色种养基地121个,培育出“太湖明珠”大米、阳山“水蜜桃”、“太湖翠竹”茶叶等一大批省、市名牌农产品。全市50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完成销售收入169亿元,实现利税8.35亿元,带动农户85万人。去年,无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居全省之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