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宋燕兵:为了翱翔在蓝天上

2006-06-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我有话说

乘着飞机翱翔在蓝天上,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件新奇的事,但对于航空物探工作者宋燕兵来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那意味着18年如一日,超低空飞行3000多个小时的艰苦旅程。

18年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宋

燕兵,告别亲人和朋友,满怀对翱翔蓝天的向往来到素有“地调空军”之称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始了为祖国地质勘探事业无私的奉献。

宋燕兵第一次飞行是从新疆大漠深处开始的。这天,像往常一样,宋燕兵和同事们乘坐飞机,前往目标区进行地质勘查。然而,预定的返航时间早已过去了,飞机仍然不见踪影。

当飞机终于出现在机场上空,并在猛烈的侧风中颠簸着降落后,人们紧绷的心才松了下来。

舱门打开的时候,机上所有工作人员都面色沉重。原来,在返航途中,飞机的两个发动机中一个出现了故障。但宋燕兵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单发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航空物探作业区几乎都是艰苦的边远地区。从新疆戈壁到青藏高原,宋燕兵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却始终豪情万丈。

在去西藏的路上,宋燕兵给新队员们讲述西藏开发的重大意义,给他们演唱《向往神鹰》……在他看来,祖国河山是这么可爱,航空物探工作是这么光荣。

然而,困难正一步步走近他们。连日的劳累以及高原冬季的恶劣气候,使宋燕兵累垮了,高烧39摄氏度。但他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继续坚持工作,直到晕倒。当同事们强行把他塞进车里送往医院的时候,他还在说着“没事,没事”。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建议他马上撤回北京。然而,宋燕兵坚持要求不要把这里的一切告诉家里,告诉单位。他相信,他可以战胜困难。坚强的信念使宋燕兵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并最终带领队员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矿产勘查工作任务与日俱增。宋燕兵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年复一年的出差中、日复一日的飞行中度过的。

当宋燕兵准备再一次前往云南执行勘查任务的时候,病床上的父亲和快到预产期的妻子,都希望他能够暂时放下工作,多照顾照顾家庭。然而,宋燕兵还是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

飞机在崇山峻岭上空,沿着地势起伏飞行。窗外美景对于宋燕兵来说,仿佛并不存在,他此时的精力全都集中在了机舱里的测量仪器上,仔细观察仪表,认真做着记录。连续4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只要完成最后一条测线就可以返航了。这时,妻子打来电话告诉宋燕兵,他们的儿子诞生了!

听到这个消息,泪水悄悄滑出了宋燕兵的眼睛。他尝到了淡淡的咸味。

2003年,宋燕兵带领队员们在舟山群岛执行一项野外飞行任务。这也是我国航空物探历史上工作量最大的一次飞行。

在茫茫大海上作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没有地面参照物,长时间的飞行,会让人产生海天一体的错觉,极易迷惑飞行员的视线而弄错飞行高度,发生事故。但为了尽快得到可靠的测量数据,宋燕兵不仅要密切关注飞行情况,还要和队员们每天在200米的超低空连续飞行6个小时。

7月份,舟山迎来了一场猛烈的台风。在宋燕兵的周密安排下,飞机提前转移到了安全的机场,所有队员都住进了机场宾馆中。然而,为了看护仪器设备,宋燕兵却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个人守护在仓库中,确保飞行仪器万无一失,直至台风结束。

从漠北到海南,从舟山到西藏,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宋燕兵的身影遍及祖国各地。他以3000多个小时的低空飞行,出色地完成了73万公里的航空物探测量任务,相当于围绕地球18圈。同时,他也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矿产勘查事业。(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