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先进理念铸就“西山模式”

2006-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荣 特约记者 李建斌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从今天开始,本报“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主题报道活动进入第二阶段“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题报道。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这一专题中,我们将通过记者对一个个典型单位的采访报道,宣传普及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节约型社会体制和机制的建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煤矿采访,记者特意穿了一身深蓝色衣服。但当来到采访地马兰矿时,却发现地面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全穿着雪白的衬衫。再看整个矿区,无论是井口还是职工生活区,到处花红柳绿,无一点煤的痕迹。马兰矿如此,离此十多公里的屯兰矿亦如此。煤未出井口就被封闭的运输带运到洗煤厂,入洗后,精煤装入密封的铁罐运往宝钢、鞍钢等大钢厂及日本、韩国、德国等地直接炼钢,副产品中煤、煤泥、矸石等则用封闭的运输带运到选煤厂加工后,又用封闭的运输带运到电厂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电厂又用封闭的运输带运到灰场,用于加工陶粒、墙砖等建筑材料。

“吃干榨尽,绿色环保,科技创新”,我国著名煤炭专家、前煤炭部副部长张宝明考察西山后盛赞西山为我国煤炭工业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并将这条新路誉为“西山模式”。“西山模式”是怎样铸就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首先源于先进的发展理念!

“没煤没水了怎么办?”面对生存危机,西山人把建设节约型企业作为西山发展的第一方略

按目前的开采能力,西山矿区至少还能开采一百年。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它的当家人、全国著名煤炭企业家杜复新就提出:“资源再多也有挖完的时候,挖完了怎么办?再说,挖一吨煤破坏两吨地下水,没水用了怎么办?”思考两个“怎么办”,西山人将建立节约型企业作为西山发展的第一方略。

“最大限度地把有限的煤炭资源开采出来,延长矿井使用年限!”这是西山建立节约型企业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为提高资源回采率,各煤矿首先加大了回采工作面的几何图形,即将工作面的采长、走向由过去的114米、900米扩展为220米、1988米。

西山地质复杂,有的矿高高的煤层下面还有一层薄煤层。为把这点煤也挖出来,西山投入一亿多元从国外引进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薄煤层刨煤机和螺旋式采煤机,使厚度在零点七米到一米的煤层也得到开采。大型机械开采,边角总要留一些煤。为开采这些边角煤,各矿都组建了残采队。去年,西山共挖边角煤120万吨,薄煤层400万吨,加上扩大工作面后增加的采煤量,西山等于又建了一座1000万吨的大矿井。

“净化矿井废水,彻底解决西山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这是西山建立节约型企业做出的又一决定。首先投资近亿元在所有矿井、洗煤厂中建立了污水闭路循环系统和污水净化处理站。净化处理后的污水不仅满足了井下煤炭生产和地面绿化灌溉的需要,剩余部分还被加工成中水,成为电厂的冷却用水和职工卫生间的冲洗用水。接着和江苏大学合作研究用矿井废水净化饮用水新技术。目前,饮用水净化技术已试验成功,矿井废水的复用率已高达67%。

“黑糊糊的矿区如何生活?”面对环境污染,西山人把绿色环保作为西山发展的崇高目标

西山作为我国最大的焦煤生产基地,环境污染也曾让西山人痛苦不堪。那时,无论春夏秋冬,西山人谁都不敢穿白衬衫和新皮鞋,穿上,用不了半天,白衬衫就变成花衬衫,新皮鞋就变成灰皮鞋。污染更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据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山老矿工中,有相当多的人有矽肺病。

“黑糊糊的环境如何生活?”“如何治住煤尘矸石,改变西山的生存环境?”西山人在反复煎熬、思考中认识到:“煤尘矸石不仅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也是难能可贵的宝贵资源!”理念一变,西山人不再怨煤尘矸石,而是把绿色环保、变废为宝作为西山发展的崇高目标。

首先搞封闭运输,彻底杜绝煤尘污染。方法是在矿区普遍建立封闭运输带,运输原煤及其副产品,做到原煤出井后,直到变成粉煤灰做成陶粒、墙砖后才可见天日。

想方设法搞循环经济,让上游产品的废弃物变成下游产品的原材料。方法是沿着“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焦碳――化工”两条产业链,将原煤及其副产品煤矸石等“吃干榨尽”。目前,西山已围绕两条产业链建了古交、汾阳两个绿色工业园区。本文开头介绍的马兰矿屯兰矿的喜人景象就是古交绿色工业园区的缩影和写照。

“不创新就一事无成!”面对一只只拦路虎,西山人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法宝

在节约兴企、绿色环保的实践中,西山遇到许许多多的拦路虎。审视这些拦路虎,西山人深深认识到:“要建成节约型企业、绿色环保型企业,不创新就一事无成!”认识变成行动,西山人把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作为西山发展的重要法宝!

古交电厂就是西山科技创新的典范。建电厂要吃掉精煤的副产品中煤、煤泥和矸石,首先遇到了找不到千亩大的厂址的难题。西山人不气馁,决定向科技要空间:一改机组常规湿冷技术为直接空冷技术,二改常规电力出线系统技术为超高压GIC组合电器开关技术。这两项技术在我国任何电厂都没有使用过,但改的结果,西山在463亩的土地上建成了需千亩地才能建成的3000MW的大电厂。

创新有时要冒极大风险,但西山的决策者总是把风险自己担起,而把成果送给部下。以建电厂使用半干法脱硫新技术和静电除尘新技术为例,当时,这两项技术在国内尚未使用,但西山的决策者认真听取设计人员的建议后,毅然拍板采用这两项新技术。采用这两项新技术,电厂的脱硫率、除尘率分别达93%、99.57%,使古交电厂一举成为我国最环保最干净的火电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