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2006-07-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洁 我有话说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趋向极限、以及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双重挑战的形势下,教育理应发挥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功能。鉴于此,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对

各级各类教育政策、价值观、内容与评价标准进行明确定位,尤其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以便为可持续未来先行作好理论准备、知识准备和人才准备。

一、首都基础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

自1998年以来,受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的委托,在市教委的领导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组织指导下,北京市一大批中小学率先起步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产生了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

北京市是在全国率先启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城市。总结北京市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落实温总理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批示并做出具体工作部署;

――区县普遍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委员会或筹备机构,积极领导和组织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

――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自觉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有效地深化和扩展了素质教育,显著提高了教育质量;

――积极组织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周边社会成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意识与能力的形成。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此项目做出重要批示,认为这项教育“很有必要”,明确要求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施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进一步推进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领域和实施策略

首都教育要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紧迫性问题有:高质量教育的供给不足,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干部教师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规划与学校建设难度较大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实施策略有:1.树立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教育系统要对科学发展观做出回应,就要进一步明确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此,基础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和校长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立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其中心任务就是进行新的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尊重所有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通过进行“四个尊重”教育,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爱护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权益,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精神,帮助每一个人终生得到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树立为子孙后代负责的观念,将满足当代人同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承认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及个人在文化、宗教、信仰、思想意识、语言、生活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个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在改造、战胜自然的过程中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以首都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主要标志。在“十一五”期间,市教委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其次,要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再次,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趋势出发,适应首都在空间布局、城市建设与改造、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将会出现的新变化,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集约土地、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在新建居民区、城市发展新区、郊区建设一批中小学校;通过联办、合作办学、举办分校等形式,引导城市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郊区、城市发展新区流动。在城市中心区,主要通过校舍置换,强弱联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农村地区要适当发展寄宿制学校。要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大力促进首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员质量等方面均衡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3.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大力提升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

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重要批示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和充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要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要在总结EPD教育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要广泛运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等原则,积极推进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验;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专题,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实验研究、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例评选活动;要注重组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关爱健康与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灾害预防与救治、提倡可持续生活方式、循环经济等专题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4.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效益。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区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使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逐步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者、优质教育服务的设计者、教育公平与公正的维护者和教育物质条件的保障者;要有计划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的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使广大校长教师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宣传者和创新者;要组织专家研究编写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教材,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创新的循环过程,培养出一批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专家型校长和专家型教师。

其次,要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教学质量报告,切实保障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努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着力建立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价制度。要将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能力和实施成效纳入学校与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要充分利用市级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广泛传播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积极交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最后,要积极建立学校同家庭、社区、科研院所、动植物园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与利用社会与自然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增长知识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当前,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进一步融入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中,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首都基础教育广大干部教师正在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