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众人眼里的陶谦

2006-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于涛、孙杰、张云生、李金清整理 照片除署名者外均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本报6月23日一版发表通讯《心似穹庐护青山》,报道了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支队长、一等功臣陶谦的先进事迹。时至今日,走出火场的记者仍然为陶谦他们奋战火场的惨烈景象深深震撼。想想看,每次投身烈焰四射、浓烟翻卷的滔滔火海,每次都意味着要把自己的性命舍出去一回――陶谦舍命,已舍了200多回!他在创新森林灭火理论、在创新灭火部队体制建制、在创新灭火战法、在生态建设、在保护国家稀缺的原始森林方面,更是贡献巨大。为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这位“时代先锋”的风采,本版今天发表“众人眼里的陶谦”,同时表达本报对年年赴汤蹈火的陶谦和数万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陶谦的儿子陶佳亮:

爸爸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少立这样的战功,因为我不愿看到祖国的森林资源再被火魔吞噬

妈妈说,我小时候只要见到当兵的人就喊爸爸,每每都让她哭笑不得。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匆匆忙忙地来,又匆匆忙忙地走,父爱之于我,是那样地遥不可及。曾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做梦,梦里的父亲牵着我的手,去公园里坐船、放风筝,或者会变魔术般地从身后亮出我喜欢的东西。

一转眼,我已经19岁了。5月25日,已有1个月在森林里扑火的父亲回到家里,我急不可待地把即将高考的消息告诉他,并说:“爸,高考的时候,你能陪我去吗?给我打打气、壮壮胆。”他沉思片刻后说:“三根河林场发生了森林火灾,部队正在集结,我是支队长,这个时候不去不行啊。”说完,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走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不禁使我想起12岁那年,我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几次休克,妈妈用柔弱的双肩冒雨把我背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我是突发心肌炎并引起3度心房阻滞,每分钟心跳只有34下,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孤独无望的妈妈哭着给远在火场的爸爸打电话,他说火场形势危急,100多名战士离不开他。无奈之下,妈妈把所有的亲戚都叫到医院守着我,一直住了40多天才算拣了一条命。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不负责任的父亲。

6月6日是我参加高考的第一天,报纸上说三根河火场已经全部扑灭。牙克石市区锣鼓喧天,群众自发地夹道欢迎扑火凯旋的部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和侥幸,我站在窗前在车队里寻找父亲的部队,但妈妈接到电话说,他们转战到北部原始林区的伊木河火场了。当时,我有一种不愿意再上考场的想法,我想用“罢考”来报复父亲。因为,在我的生死关头他不在身边,在我人生的转折路口他也不在身边,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

然而,让我真正理解父亲的却只是他的一句话。6月22日,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报道了父亲和他的部队扑火的光荣事迹。在谈到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父亲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少立这样的战功,因为我不愿看到祖国的森林资源再被火魔吞噬。”一刹那间,我泪流满面。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话,那句话饱含着他多少辛酸、血汗甚至是痛苦和无奈;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博大深沉的父亲之爱,那是一种为了祖国为了人类,不顾个人一切的大爱。我为我伟大的父亲而自豪。

6月25日,在外地出差的父亲打来电话。长时间的沉默后,他缓缓地说:“以你517分的成绩要慎重地填报志愿,我的意见是你能不能考虑一下部队的院校?”父亲声音沙哑,叔叔们说他一直为我高考的事都好几天没睡好觉了。我大声对他说:“爸爸,您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我理解您。”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让我又恨又爱的共和国当代军人。

大兴安岭林管局副局长王财:

当几名地方领导认为“这火打不了”,提出撤离的危急时刻,陶谦细心观察后斩钉截铁地说:这火能打

今年5月27日24时,经过2个昼夜的扑打,免渡河火场东南线60多公里的火线还有几百米就要封控了。不料,火场风向突变,瞬间形成火旋风,顿时火线多点复燃,火势迅速蔓延,而部队已连续奋战48个小时,先后发起4次冲击,官兵体力严重透支。为保证扑火官兵的安全,我们几名地方领导说:“这火打不了,还是先撤吧!”眼看几天来的战果将毁于一旦,乌尔其汉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面临灭顶之灾,陶谦细心观察风向和林区地形地貌后,斩钉截铁地说:“这火能打!”随后,他命令特种一大队集中5辆装甲车、25台水泵、12具水雾灭火器、100支水枪、36台灭火机,分批向火头发起立体进攻;命令特种二大队迅速机动到一公里外,依托简易公路,采取“打烧结合、分击合围”战术,开设防火隔离带,阻截火头。看到他这样有板有眼地摆兵布阵,我们立刻坚定了信心。又经过三昼夜激战,终于夺得免渡河南线攻坚战的胜利。

陶支队长指挥扑火作战有勇有谋,主要还是他对林区地形地貌和风向变化规律研究比较透,对区内哪里有路、有山、有水,四季风怎么刮,都比较清楚。他常对官兵讲:“风无定势,火无常形。在林区扑火,不知地形地貌和风向变化规律,就等于不知敌情,那还能打胜仗?”二大队教导员宫宝军奉命带领一个水泵分队参加攻坚战,可到了现场却苦于没有水源,无法展开战斗。陶谦听说后,认真观察四周山形地貌,指着侧面大约700米远的一个山谷说:“那里飘着水雾,一定有水沟。”官兵们半信半疑带上水泵和水枪,一路奔去。果然,在那里有一条小河。有了水源的水泵和水枪,很快制服了火头。

这些年,陶谦指挥和参与了200多场扑火战斗,每次都神机妙算、指挥若定。火灾时有他在,我们就感到心里特别有底儿。

支队政治委员韩亚民:

在火场上,我发现陶谦常带的东西有两样:一是胃药,二是金嗓子喉宝

今年5月26日14时,由于风向突变,一段上山火被强风吹起,形成强劲火头,迅速向山上卷去。火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白桦、落叶松交错生长,已经形成地下火、急进地表火、树冠火立体燃烧态势。火场上空浓烟滚滚,火头在丛林中呼啸着、翻滚着,烈焰四射。离火线几十米远就令人灼烤难耐,浓烟呛得人喘不上气来。由于火场处在45度陡坡上。官兵们要用四肢着地爬着扑火和开挖隔离带。大火烧过的山石松动,一碰就往下掉,随时可能被滚石砸伤;经过几天的燃烧,凸凹不平的林内形成一个个“地下火坑”,不小心一脚踏进去,膝盖以下就会被烫伤,陶谦全然不顾,带领官兵始终冲在前面。战斗中,防火服被烧焦,脸和手被燎起水泡,胳膊和腿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始终坚持不下火线。

在火场上,我发现陶谦常带的东西有两样:一是胃药,二是金嗓子喉宝。20多年来,由于长期在林区扑火作战,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使他落下胃病。在火场上,有时胃病发作,他就吞上两片胃药;作战指挥,他总是在一线,火场噪音较大,嗓子喊哑了,就含上一片金嗓子喉宝,以缓解疼痛。

6月2日3时,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太平庄地区发生森林火灾。在无路可走的原始林里,他果断下达“索降开设场地,机降投入兵力,利用山形地貌,找准薄弱环节,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火线”的作战命令。战斗中,陶谦与士兵并肩作战,衣服、防火服烧着了,发出烤焦的气味,手套被飞火烧穿,手被烫起一层层水泡。但他毫不退缩,和官兵连续鏖战6天,终于将原始林区大火扑灭。

我为有这样的好搭档而自豪。

支队一大队排长边世雄:

陶谦带领官兵多年征战千里火场,创造了无一重伤和牺牲的纪录

5月29日,陶谦带领我们扑救免渡河东南线森林大火。上午10时,东线一山谷间突然形成火旋风,这是森林扑火中遇到的最危险情况,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现场的400名官兵就可能被卷入火海,后果非常可怕。他一边组织身边的官兵立即进入火烧迹地避险,一边指挥附近的部队迅速就地点火自救。由于避险措施得力,5米多高、200多米长的火龙从头上呼啸而过,官兵无一伤亡。

我是2004年从外单位分配到一大队三中队任排长的,过去从未参加过扑救森林火灾,更不知道如何指挥扑火作战。陶支队长把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经常给我开“小灶”,尽快补上扑火作战指挥这块“短板”。这次,我带领17名战士在打完一段火线后,进入一片空旷地休息。正巧陶谦路过这里,他环视一下四周,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这个地方危险,赶快撤离!”我按照支队长要求立即组织战士们转移到其他地方。果然,没过半个小时,我们原先休息的地方就被大火烧成焦土。面对我的疑惑,陶谦告诉我:“你们休息的地方是三面环山的草塘地,虽然离火场较远,但是这样的地形非常危险,大火在草塘沟发展很快,一旦烧过来,很容易形成火旋风,到时连撤都没有地方。”我在后怕的同时,不禁更加佩服这位好领导。

支队参谋长刘根善:

支队长啊,我们6个人打了一场过去几十个人才敢打的遭遇战呀

5月28日凌晨4时,陶谦带着一辆装甲车和6名战士巡视火场,当走到免渡河林场北侧大约5公里时,突然发现火情。一股大火借着风势直扑林场,100户林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万分危急。当时,陶谦一边命令驾驶员用装甲车反复碾压火线,一边和另外5名战士紧跟在装甲车后面,用树枝扑打。苦战6个小时后,近5公里的火线终于被成功阻截在林场外侧。看到林场转危为安,大家一屁股坐在地上,长长出了一口气。战士邹永强说:“支队长啊,我们6人打了一场过去几十个人才敢打的遭遇战呀!”这是支队由单一的人工灭火,向机械化与人工灭火转变的生动实践。

陶谦支队长常说:“部队战斗在深山老林,但眼界不能封闭,要勇当森林扑火创新的先锋。”2003年,我调到支队任参谋长。上任伊始,他找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的灭火手段太单一,能不能有其他好办法?”他带领我们深入原始林区,行程8000余公里,对支队防区进行勘察,提出“改进装备、革新战法,组建重点分队”建议,得到森林指挥部和总队的一致认可,并承担起组建森林部队第一支重点分队的任务。50余种特种装备配发到部队以后,他为使新装备尽快生成战斗力,整天和官兵泡在操场,编撰索滑降、水泵分队等7个科目教材和17种专业训练教案,并革新开发单兵扑火装备、野外宿营设施、火场通讯器材等30多项成果。为适应新装备扑火作战,他带领大家针对不同地域、气候、植被等条件,创造“打清结合、分段突进,快速控制”等8种新战法,使索降、机降、水泵等分队全部形成战斗力。

刚走下火场的陶谦孙崇峰摄

陶谦(右)阵前研究扑火战法

幸福的一家人

年轻时的陶谦(左)从来不服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