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品是这样诞生的

2006-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左佳 我有话说

一个出版社的声望一定是与一批精品图书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出版社几十年来以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成为一个信得过的品牌。今天的年轻读者又从《生死疲劳》、《苏联祭》等图书以及张平、莫言、池莉等名字与作家出版社结识。是什么支撑了作家出版社的健康发展?7月10日,我把这个疑问带到了作家出版社

总编辑侯秀芬面前。

侯秀芬认为,作家出版社有着光荣的传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国作家文库”、“文学新星丛书”和“作家参考丛书”为代表的系列图书,为作家社赢得了声望和影响。2004年,作家出版社提出“增创新意识,出精品图书,与世界接轨,创一流名社”的改革思路与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新的出版理念很快达成共识并在实践中见到成效。去年出版社发货码洋1.6亿,利润与200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持平。

以品牌为核心,构建、丰富、完善自己的产品群

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作家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五大产品群,并依靠对这五大产品群的不断丰富而形成了自己的出版核心。

这五大产品群是:以名家名作为代表的国内主流文学、青春文学与儿童文学、高文化含量图书、反映素质教育方面的图书、图文结合与新的出版形式图书。侯秀芬表示,作为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出版社,繁荣当代文学创作,是作家出版社永远不变的宗旨,及时发现并推出当代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更是作家社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这同时也是作家出版社相当显著的出版风格。在该社出版的大量当代作品中,有许多既是主旋律、高品位的图书,同时还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畅销书。比方说近两年推出的巴金《随想录》、王蒙《尴尬风流》、《王蒙活说红楼》、贾平凹《秦腔》,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张平《国家干部》、《凶犯》,周梅森《我本英雄》、《我主沉浮》,余秋雨《借我一生》,池莉《熬至滴水成珠》,毕淑敏《心灵处方》,严歌苓《第九个寡妇》等等。

青春文学与儿童文学是作家出版社一个非常重要的出版方向。出版社从1998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起即与《萌芽》杂志进行战略合作,推出“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书系,每届出版。迄今,该系列丛书已销售262万余册。他们从中发现了一批有潜质有天赋的少年作家,推出了韩寒的《三重门》,张悦然的《水仙已乘鲤鱼去》等作品。该社近年出版的“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与“杨红缨童话系列”,如《女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男生日记》;《亲爱的笨笨猪》、《流浪狗和流浪猫》、《没有尾巴的狼》、《鼹鼠妈妈讲故事》等十多个品种,都受到读者与市场的持续好评。

作为国家级的出版社,他们出版了大批富于文化含量和学术价值的精品。像《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点规划项目,经过翻检四万余件敦煌遗书缩微胶卷所集成的20卷本《全敦煌诗》;10卷本的《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12卷本的《说文解字诂林补编》、《说文解字部首精解》、《说文解字考正》等等,均是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高品质图书,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

近两年,作家出版社在出书种类上又有新的创建。他们加大了对外国文学的引进力度像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奥地利卡夫卡的《变形记》,阿根廷博尔赫斯的《八十忆旧》等都受到读者欢迎。今年即将推出《荆棘鸟》作者麦卡汉最新家世爱情传奇小说《呼唤》,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圣琼・佩斯诗文集》,《奥克塔维奥・帕斯文集》等。

从去年开始,在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对现有出版资源进行整合。推出了“重温经典丛书”、“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精致女人丛书”与“精彩男人丛书”系列。另外,从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考虑,作家出版社从2003年开始推出“21世纪文学新星丛书”、“文学新锐丛书”项目。这些措施,保障了出版社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以内涵式发展应对新的挑战

中国同世界日益接轨、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出版事业的转企改制,以及网络和网络文本对传统文学出版的冲击,身处出版行业的大环境与文学社科出版的小环境,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样对作家出版社构成威胁。而作家社面临的挑战,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整个行业所面对的问题的缩影。的确,文学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兼有商品属性,必须靠市场那只无形之手,即通过流通体系而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能否创一流名社,把作家出版社这块金牌子做大做强,衡量的标准是双重的,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侯秀芬认为,作家出版社是国家级文学出版社,担负繁荣当代文学的使命。只有不断打造精品图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拒绝文学或者说纯文学出版的边缘化,达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在导向,品味和市场三者之间,寻求到最佳契合点。

眼下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本普通的小说不如一本普通的随笔集、散文集卖得好。同一位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的新版重出,散文随笔也比小说更受读者青睐。如果把文学出版放入到大的出版环境比较,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面对文学如此这般的日益边缘化,以文学为主的出版社应该做些什么?侯秀芬认为,不外乎是对读者和市场在顺应的同时进行引导。不顺应,就会被淘汰;不引导,就只能永远跟着读者和市场跑,永远疲于奔命。作家社在培养新兴作者群时,同时注重主流文学新锐与类型小说作者的培养和相应市场的培育,也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为了应对网络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出版的冲击,出版社已经和多家电子出版公司进行紧密合作,并筹划打造自己的电子出版与多媒体出版平台。

20年前,侯秀芬是北京晚报的记者,采访过叶剑英、刘伯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采访过萧乾、萧三等著名文学家。这些精英人物的思想境界与风采,极大地激励了她,丰富了她。而喜欢挑战自己的天性,让侯总编从新闻界进入文学出版界。这是一次从思维方式到表达方式的全新跨越。“作为一名文学出版者,我将一如既往尽心竭力地为作家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侯总编说,“今后,我们还要逐步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把‘作家版’图书介绍到海外,让作家出版社这块金字品牌名扬全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