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质疑“零薪”

2006-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奚旭初 我有话说

据媒体报道,200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广告系的于晓丽,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近一年,从没领过工资。

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这样的口号不知喊了多少年了。然而喊来喊去,焉料到了今天,居然出了个劳而无酬。分明是白干,却还有了一个文诌诌的专门名词曰“零工资就业”。而尤为匪夷所思者,乃是为白干

的鼓吹,称“零工资就业”是应届毕业生为了增加竞争力的“主动”选择,具有积极的意义云云。挨了打还被说成是愿意挨,并把挨打说成美妙的享受,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我们不能片面地将文凭等同于能力,认为读了大学,有了文凭,一进职场,就必须当白领,拿高薪。但是无论如何,干了活得给钱,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换言之,也是法律的底线―――倘若连这条底线都不复存在,那么劳动法还有什么尊严可言?“零薪”不是吉祥之兆。社会的经济生活犹如自然生态,需要生物链的共存共荣。“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学毕业生“零薪”,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会使整个社会劳动力价值观念颠覆,而且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这种现象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后期影响将是致命的。由此可见,“零薪”其实已不只是大学毕业生的问题,而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如果说“零工资就业”真的还有什么意义,那么恰是警示我们:我们总是说市场的事情要由市场去做,然而市场本身出了问题才导致的问题,是市场无法解决的。当“无形之手”无能为力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匪夷所思的“零薪”,不正是缺了公平的游戏规则才产生的吗? (作者系江苏常熟日报记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