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陈寅恪先生“菜”、“酱”之商榷

2006-07-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作林 我有话说

   《魏书・萧衍传》在叙及“侯景之乱”时说:“衍每募人出战,素无号令,初或暂胜,后必奔背。景宣言曰:‘城中非无菜,但无酱耳’,以戏侮之。”关于“菜”、“酱”之义,直到现在实际上还是一桩疑案。

早在1958年,陈寅恪先生就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金明馆丛稿初编》)。陈氏认为:“‘酱

’与‘将’同声,可不必论。‘菜’即指‘兵卒’而言。但‘菜’为去声,‘卒’为入声,何以通读?必有待发之覆。”欲发此覆,须解决三个问题,即“宣言”的作者、作者的家世及当时的语言环境。

据《南史・王伟传》并参《梁书・侯景传》等有关史传,陈氏认为:第一、史称侯景之谋主王伟“学通周易,雅高辞采”,且“既协景谋谟,其文檄并伟所制,及行篡逆,皆伟创谋也。”由此可断定“宣言”乃“为伟所造作”。第二、史称“王伟,其先略阳人。父略,仕魏为许昌令,因居颖川。”由此可断定“王伟虽称陈留人,其家世实出略阳”。第三、史称“旧音不改”,乃南北朝时所习见。由此可断定“当日北方文儒之士,语言多杂方音。王伟家世既出自略阳,其语言当不免杂有乡土之音”。陈氏在此基础上,据陆法言“秦陇则去声为入”的说法,最后断定:“略阳正是秦陇地域,王伟若用其家世乡土之音,则读‘卒’为‘菜’,故所当然也。”

但笔者认为,陈氏的这一结论有些牵强,难成信说,值得商榷。陆氏之说只是道及秦陇地域的个别方言现象,即如“酱”与“将”虽然同声,但正与“菜”一样,均系“去声为(阴)平”,而非“去声为入”;即使“去声为入”,秦陇地域也绝非“卒”、“菜”通读,而是另有待发之覆。考中国古代敌对双方一般均斥对方曰“贼”;又今甘肃天水市(晋略阳郡)全境以及通渭县(晋平襄县,属略阳郡)与其所邻安定、陇西、漳县等秦陇故地之方言均说“贼”为“财”(清音入声),故可断定“贼”、“财”通读乃略阳古语,而一经引用点化,于是乎转音变调,以浊为清,以去为平,遂成戏侮。可见,“菜”者,“贼”也,盖在泛贬梁武上下,并非专讽南朝兵卒,且于对仗亦属工稳;而所谓“读‘卒’为‘菜’”之说,难免望文生义之嫌。惟其如此,王伟若用其家世乡土之音――略阳方言,把“城中非无贼,但无将耳”讹写谐读为“城中非无菜,但无酱耳”,似更合于理、切于文、妙于谑,故更所当然也。

陈寅恪先生毕竟是审音治史和训诂证史的大师,关于“菜”字之解释,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的学术思想。但先生家世闽赣,未尝熟游秦陇,难谙略阳方言,正在情理之中,且其上述尝试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结论本身,而在于:一是这种尝试所包含的方法论价值,尽管其结论有待商榷,但其推导过程充分证明了“以言证史”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二是这种尝试所显示的方言学价值,尽管其论据有所拘泥,但其采集方向充分证明了方言正是打开某些秘密之锁的唯一钥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