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开放的眼光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2006-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历史高级教师 王英姿 我有话说
课程资源缺乏是目前课程改革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抱怨经济落后、条件差,学生不能上网、不能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不能进博物馆参观,不能考察等。而城市学校教师抱怨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差,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安全困扰学校活动等。其实课程资源缺乏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任何地区都因历史发展状况
的不同,在历史课程资源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独特的个性。

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会极大缓解课程资源短缺的现象。

要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

在课程资源短缺与匮乏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主要是心态与观点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中国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它立足于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我国有些地区目前的教育条件与历史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只要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把握了它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不等不靠地开发本地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的。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看似与学生没有多大联系,但是只要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家庭的社会性特点,可以开发出许多令人惊异的课程资源。“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剧”,因为资料有限,很难想象七年级的学生能把这个活动办成什么样。当老师把活动要求、目的、时间安排布置给学生后,学生对活动的热情、认真和创造性即刻表现了出来,分头找资料,分工协作,几天时间上万字的剧本初稿就交到了老师手上。因此,学生的创造就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如果学校和教师个人没有能力找到《清明上河图》,这个活动是没法开展的,换个思路想办法:学生家中有没有?有没有其它的反应宋代生活习俗的画或物?只要教师善于动员和妥善保管,学生是可以协助找到许多课程资源的。比如见证历史发展的“铜钱”,祖传物品等,学生乐于为同学服务,也高兴展示家里的收藏。

要善于借用各种社会资源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独立,总以为天下能教学生的只有教师,其实,社会各界人士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不仅有特殊技能或才能,而且懂教育,关心教育,也愿意为学生的成长有所付出。抗美援朝战争随着时间流逝,国际关系不断调整,这场战争在学生心目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如果请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给学生作一场报告,回答学生的问题,效果一定比按照教材内容一一道来生动,吸引学生。效果的改变就是借用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等内容,只要联络社会资源,原本在教室里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可以延伸到田间地头、农舍工厂,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还会引来更多的人关心教育,奉献教育。

其实,课程资源并不匮乏,缺乏的是善于发现的眼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