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汉:演绎和谐文化新乐章

2006-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张文尧 我有话说

    ●进书店进图书馆进博物馆正成为武汉人的生活

    ●各大社区建有文体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有姿有色

    ●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基本形成,城乡文化交相辉映

武汉市长江爱乐乐团是武汉市文化馆组建的一支业余群众参与的管弦乐团,近年来,该乐团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武汉三镇,为群众演奏中外名曲。这是在黄鹤楼广场为群众演奏《红旗颂》乐曲。魏斌摄

武汉,文化曾经那么古老圣洁,那么壮丽恢弘。伯牙和钟子期在琴台琴瑟相和留下“知音”的美丽传说;诗人李白把酒高歌“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伟人毛泽东中流击水,挥笔写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激情豪迈。

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武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熏陶滋润,演绎出今天和谐文化的华彩乐章。

文化设施就在家门口

清晨,武昌紫阳湖面铺满朝阳。一曲《二泉映月》余音未了,湖畔李德荣老人惬意地品了口茶,对记者说道:“太美了!”

每天早上8点多,江汉路新华书店门口就有10多位市民排队,书店往常是9时开门的,老板决定提前迎客。

进书店,进图书馆,进博物馆,正成为武汉人的生活。武汉图书馆每年人流量已上升到138万人次,借书证也增至2万张。武汉博物馆每年的接待量更是高达50万人次。

看电影进剧院也成新时尚。每到夜晚,武昌的金逸国际影城、汉口的银兴影院、万达华纳影院大厅都排起长龙。武汉有10多个多厅电影城,电影城座位数全国第三,去年营销收入居全国第五。在炎炎夏日,市民只要花20元-50元就可以享受到一个惬意的夏夜。

遍布武汉市的12个大型剧场,每天都有10万多市民前去观看。建设中的琴台大剧院,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万人观看演出。去年12月落成开业的田汉大剧院天天上演红色经典《洪湖水浪打浪》。

“八艺节”明年来临,大批场馆正在兴建。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在调研时说,举办“八艺节”是推进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契机,要按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整合优势,加快发展。

2006年4月30日,武汉汉阳江滩正式对外开放。长达3.1公里的江滩上林立着水生植物园、儿童乐园、地书广场等人文景观,是名副其实的江边流动公园。加上此前已经竣工的汉口江滩和武昌江滩,武汉市在沿江两岸修葺的江滩公园长达13.8公里,江滩迅速成了市民观光的好去处。

社区成为居民表演的大舞台

炎炎夏日的清晨,许多市民聚集到社区公园里。他们跳起扇子舞、打起太极拳,甩空竹,打乒乓,拉二胡。小区负责人说,高峰时小区内有五六千人晨练。

在武汉经济开发区碧湖社区,妙趣横生的社区趣味体育运动会吸引了不少居民参加。夜晚,武汉其他社区的文化活动也有姿有色。东亭社区艺术节,居民自编自演的京剧大联唱,博得满堂喝彩。

社区文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文化。1999年8月,武汉市全面铺开调研,对社区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相应的运作方式、组织队伍、活动内容等进行考究,并就其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组织机构等提出实施意见。

紧接着,武汉市先后投资5亿多元,在各大社区兴建社区文体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一般设有健身房、桌球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设施。此外,政府还极力促进驻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院校、中小学的内部体育活动场所向市民开放。目前全市70%以上社区建有文化室、80%以上社区建有千册图书室。不仅如此,社区还发动居民积极以家庭、楼栋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

    一些社区还建立了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文学、书法等业余文艺协会,让社区成为市民文化创作和表演的大舞台。

高品质文化政府购买

7月22日晚,“小时候・我秀我快乐”首届武汉市未成年人暑期广场文化展演晚会拉开帷幕,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一行来到市青少年宫广场,与近千名观众一起欣赏了小朋友们的精彩演出。

原来,今年暑期,武汉市推出了以“小时候・我的暑期我快乐”为主题的2077项活动,为全市120万中小学生提供了包括6大板块10项内容的暑期套餐。活动包括“快乐剧场天天演”,把100场优秀儿童剧目送进100个社区,流动图书库、科普车进社区等。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高品质、精制作的文娱活动采取了政府购买,免费提供的方式。中小学生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此前的7月8日晚,一场精彩的纳凉文艺晚会在汉口江滩举行,第29届“武汉之夏”群众文化活动也随之拉开序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车延高等市领导莅临晚会,与民同乐。

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唐惠虎对记者说:“这项活动颇有来历,因武汉夏季异常炎热,武汉人素来有夏夜纳凉听书听戏的习俗。”从1978年夏开始,纳凉的人们就聚在一起拉琴、唱戏、说评书。政府还组织文化团体积极参与,并派演员到群众中指导演唱。活动延续至今,已经持续了整整28年,目前已经成为一项武汉市政府长期支持的群众文化活动。

其实,迎春舞龙大赛、锣鼓比赛、社区才艺大赛、金秋农村文艺调演等全市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数十万群众参加。“迎春月”、“广场文化”等颇具汉味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已形成传统。在公益文化活动举办上,武汉市以“欢乐文化”为主导,千方百计扩大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在武汉,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已体现出季季有看点、区区有特色的新景象。

目前,武汉全市有群艺馆、文化馆14个,街道和乡镇文化站167个,市、区(县)、街(乡)、居(村)委会四级和社会单位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创建文化先进街(乡、镇、场)活动全面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与发展,青山、江汉、?口、江岸、洪山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区)”称号,蔡甸、武昌区荣获湖北省文化先进区。

先进文化走进工地乡村

初夏的一天傍晚,阳逻大桥工地上,进城务工人员欢欣异常。原来副市长刘顺妮带着武汉市市直文艺单位免费送戏送电影来了。刘顺妮对记者说:“文化往往繁盛于大都市,但它始终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武汉市时刻不忘将文化送到文化相对贫瘠的乡村。去年,我们把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文化网作为‘十件实事’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文化不仅在城市,而且还在农村。武汉市农村电影供片中心,精选150部电影,为2218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电影,全年市区院团下乡送戏1500多场。武汉市还新建了一批农村图书室,开动农民流动图书车,大力扶植农民文化经营户,促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武汉金秋农村文艺调演,一年一度。这是武汉市政府专门为农民打造的一个大型节目。创办以来,先后推出一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优秀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金秋农村文艺调演,共有1199个节目(作品)参加,175个节目(作品)获奖。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使得武汉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和民间艺术家。小品《爱的代价》、合唱《梦中的远航》、舞蹈《碟子的心声》、小品《扁担》、表演唱《化蝶》等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13项、银奖12项、铜奖14项,“蒲公英奖”金奖6项、银奖3项、铜奖5项,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