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拔掉“黑手机”这根刺

2006-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丽君 我有话说
中消协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手机投诉同比增长6.9%,而对“黑手机”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长期以来,“黑手机”有如插在国产手机厂商喉咙里的一根刺,除了蚕食了相当一部分手机市场外,还严重损害了国产品牌手机的集体声誉。从去年年底开始,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六
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针对黑手机的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整治行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黑手机”带来产业之痛

“黑手机”是对走私手机、杂牌假冒手机和翻新手机的统称。这些手机有的是通过非法渠道,从国外逃避关税运到国内的;有的是用散件拼凑的,外形上做得和大品牌的新机一模一样,只在标识上做一些小改动;还有的是利用从市场回收的二手机进行内部清洗,然后换上新机壳,再贴上假冒入网标志当新机出售。

这些“黑手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更谈不上售后服务。据知情者介绍,目前有的地方仿造冒牌手机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一些商城公开售卖热销机型组装所需的全部配件,从手机外壳到IC电路元件、液晶屏等一应俱全。随着一些技术标准的公开化以及模块供应的出现,使得手机整机拼凑变得简单,使那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往往有些品牌的新机型刚推出没几天,仿造机就在市场上现身了。

统计显示,2005年“黑手机”销量达1500万部左右,占当年国产手机年销量的1/3,销售金额约300亿―500亿元。从2005年手机类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可以看出,“黑手机”作为手机产业发展的“拦路石”,已使国家和消费者深受其害,损失高达百亿元。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沈子信表示,“黑手机”表面上冲击了国产手机市场,但实际上意味着国家税收的流失和市场竞争的混乱无序。

打击“黑手机”是一场人民战争

“黑手机”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暴利。不用支付进口元器件、缴纳增值税、员工保险、商检费用、售后服务费等费用,“黑手机”至少比正牌手机省了25%―30%的成本费。商家销售一台“黑手机”的利润比正规品牌手机高出4至5倍。

7月26日,记者在北京木樨园通讯器材城看到,柜台表面并没有水货手机,只堆了几部旧手机。当记者表示想买水货手机时,销售人员警惕地说了句“没有”就走开了。但在一些不起眼的柜台角落,记者还是看到了“黑手机”的暗中交易。一位顾客看来与胸前带着“经理”牌子的销售人员认识,一进门就打招呼“来新货了吗?”“经理”把他领到一边,从柜台下面拿出了几部看起来崭新的手机,记者仔细一听:“新来的诺基亚智能手机,香港行货……有说明书,双电双充……”显然他们正在进行“黑手机”交易。虽然质量、售后服务都没有保障,但是价格的诱惑使许多消费者知“黑”买“黑”。

沈子信表示,由于利益驱使,很多中间代理商会通过各种渠道使“黑手机”流通,全面整治有一定困难,而“黑手机”的生产企业规模都较小,分散于广东、江浙等地区以及北方地区,甚至一个作坊、一个维修点都可以拼装生产“黑手机”,比较难以控制。沈子信建议,对“黑手机”的源头和销售环节集中进行整治,堵源、查卖两头抓,从“黑手机”集散地开始进行清查整理,进而找到其生产源头,采取严格措施整治。

不久前,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透露,经过专项整治的全面展开,国产手机的产量、利润均有较大提升,国产正规企业利益得到了保护。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也表明,经过整治,2005年国内移动电话机投诉快速增长的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以移动电话机为主的通讯器材的申诉总量为10.2万件,同比增长率已迅速下降为3.04%,增幅比上年下降22.61%。

波导手机总经理徐立华曾发出感叹:打击“黑手机”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黑手机”打的是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防不胜防。打击“黑手机”看来是场人民战争,应该成为手机业界、政府、公民共同的责任。

链接

专家介绍了区别“黑手机”的几种方法:一是看包装。正牌手机一般包装十分精美,整体配色协调,同时能直观地看到包装内的手机和随机赠送存储卡、耳机等。“黑手机”往往标识印刷粗糙,数据线、充电器、原厂电池等往往不够齐全。二是看外观。正牌手机做工精细,表面光滑有质感。标识凹凸明显,带照相功能的像素标识清楚明了,自动对焦的镜头底部往往标有AF字样。“黑手机”往往中文简体操作不够方便,开机显示迟缓。三是看附件。可以按照说明检查是否配有耳机、存储卡、说明书、随机附赠的光盘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