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德国,有一个洋溢中国之风的学校

2006-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丹梅 我有话说
在德国汉堡有一个叫玛林塔的文理高级中学。这中学里,时常有朗朗的中文读书声,有美妙的中国乐曲声,甚至还有中国书法的展示……你以为它是华人学校吗?不是,这里的读书人和所有德国学校一样,大部分是德国孩子。奇妙了不是?

其实说来话不长。这所具有30年历史的文理高级中学,从2000年起,就与上海的百年老校

民立中学开始了学生互换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据该校两位校长克里斯蒂阿娜・冯・莎赫特玛雅女士和乌都・托依茨克先生介绍,从2003年8月汉堡和中国签署德汉双语教学项目备忘录起,该校就成立了德汉双语教学部,并且陆续三年招收在德华裔学生入学。迄今为止,中国教育部已经先后派遣了张捷鸿和邵旭波两位女士担任该校的汉语教学任务,并与该校现有的中文教师密切配合。

具有特点的是,参加双语课程的华裔学生事实上与德国同学在其他外语学习上是一致的。首先他们与德国同学一起被编入班级中,然后也同德国学生一样在5年级时学习英文,6年级开始学习法文或拉丁文等。汉语课程完全是根据所需而附加的,6-10年级的学生,除必修课之外,最多每星期附加5小时的正规汉语课程便为初中结束后成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国国家级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不仅如此,该校还设立了在汉堡为数不多的中国地理和历史教学课程,使大部分华裔学生能像在国内一样系统学习中国地理和历史基础知识。据统计,该校为华裔学生开设有7个班的汉语、地理和历史课。由于越来越多的德国学生也开始对中国语言及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该校还为德国学生开设了作为第三外语的四个不同等级的德国学生汉语课教学。到目前为止,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学生近40人。

由于有德汉双语教学的背景,所以,该校在各个方面都有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和计划,校刊主编约翰耐思・考夫豪斯先生曾多次率教学交流团到中国访问,他与同事拍摄的中国照片达6000多幅,其中大部分已经在校刊以及学校的专栏中刊登出来。校长托依茨克更是身体力行,这位同样是摄影高手的领导将自己在中国所摄结集成册,印制出了精美的年历来为学校活动协会筹款。更能显现中国之风的是一年一度的中式联欢晚会。看那节目,就是让纯粹中国人看了也绝对赞不绝口:话剧《木兰》;京剧乐器和京剧脸谱表演;快板书《理发馆》;三句半《好玩的中文》;歌曲《卖汤圆》;绕口令;三个和尚;中国学生体操……报幕由一中一德两位老师担当,中式衣裙,汉德语言,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话剧《木兰》是由该校教师卡特琳・勃兰登堡女士编写的,这个有心人专门从中国带回的戏剧服装都派上了用场。除了一些解说由华裔学生外,五年级一个班的所有学生都成了话剧中的角色。他们用汉德语言同时表演,效果出奇,叫好不断。因为演出精采纷呈,所以掌声也是一波刚停一波又起:京剧脸谱中生旦净角相继亮相,乐器锣、鼓、木鱼、钹等纷纷敲响;说快板的学生自己不笑逗观众笑;绕口令中汉说德译一人担当;卖汤圆中穿插拨郎鼓和叫卖声;好玩儿的中文把汉字的精粹一一展现……

晚会上,大使馆的陈女士代表中国大使馆邀请学习中文的部分学生到柏林去一起联欢演出,学生们听到消息都欢呼跳跃起来。同时,学校师生还盼望着今年9月21日至10月1日将在汉堡举行的“中国时代China-Time2006”的大型活动,届时,谁都会相信这个学校将会以同样优异的姿态出现在那个舞台上。

该校两位校长充满希望地说,8年后,参加双语课程的华裔学生将和德国同学一道以优异的成绩从玛琳塔高级中学毕业,进入德国或欧洲的各个大学深造。而在这里的中文学习,将会使他们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必定会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和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