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石柱:打造和谐文化农村版

2006-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三峡重庆库区的一个山区国家级贫困县。以前,除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当地群众基本上没有集体文化生活,很多农民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从2003年起,石柱县开始精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并将其丰富为集文艺演出、政策宣讲、新风倡导、知识技能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随着参与人数的不
断增加,石柱的群众文化工作也越来越成为促进城乡联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纽带。

从“穷财政办穷文化”到“穷财政办富文化”

2003年4月22日,一台以“爱卫保洁”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石柱县城的玉音广场上演。晚会布置极为简陋,甚至连舞台、幕布都没有。组织者起初担心会冷场,没想到消息传出后,县城万人空巷、广场人满为患。尽管晚会的水平并不高,但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很多居民仍长时间在广场上逗留,不愿离开。此后许多天,这台晚会都是街谈巷议的话题。

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使石柱县委宣传部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繁荣群众文化的任务随之越来越重。顺应群众的要求,石柱县委、县政府将2004年确定为“群众文化工作年”。然而,全县没有一个拉得出来的文艺团体、财政预算没有一分钱的文化资金,甚至连一个固定的演出舞台都没有。“一穷二白”,怎么推动这个“群众文化工作年”

财政拿不出钱,单位和企业不愿拿钱。面对第一个文化活动,宣传部门就有点“束手无策”了。万不得已,他们在党委、行政的支持下使出了“行政命令”这个撒手锏。

但仅仅几场晚会之后,就不需要再用行政命令了。居民巨大的参与热情,很快让广场文艺晚会成为“黄金强档”,企事业单位开始竞争这一宣传平台。石柱县又不失时机地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引导和其所需设备、场地、资金、后勤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广场晚会为龙头,包括广场电影、文化茶园、京川剧座唱、书画根雕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文化活动纷纷登场。龙河之声、滨河之语、旗山之林、广场之乐,群众给这样的系列活动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 玉带河之夜。

系列文化活动催生了众多群众文化团体。2004年至今,“玉带河之夜”系列文化活动共举办大型文艺演出50余场,放映广场电影近300场,京川剧座唱、文化茶园等200多场,累计登台演出演员突破7000人次。据石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茂介绍,现在每天都有超过20支群众文化队伍活跃在县城各处,平均每天都有近2万人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当中。

从单纯的“老有所乐”到全覆盖的“各有所乐”

透过短时间内形成的一派繁荣景象,石柱“群众文化工作年”的组织者们发现了问题――尽管歌舞升平,其覆盖面却局限于县城和中老年人群。广场文艺并没有吸引到多少青年人,面积更广、人口更多的农村,也被排除在外。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从2005年4月起,石柱先后成立了33支“幸福山寨”宣传队,开始群众文化向农村的强势扩张。独特的内容设立和还原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幸福山寨”魅力四射,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农民将活跃在农村院坝和田间地头的“幸福山寨”宣传队,亲切地称为“流动的活电视”。一年多来,“幸福山寨”宣传队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490场,观看群众突破20万人次。

2006年1月16日晚,石柱又启动了“青春飞扬,共建和谐”动感舞台青年文化广场活动,搭建了青年人展示才艺的舞台。以“流行前线”、“炫彩校园”、“团情八点半”、“青春合唱团”等为内容的系列活动,随即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伴随系列活动的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骨干培养,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也不断加强。目前,石柱已拥有10个乡镇文化站,建起了首个村级文化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县级群众文化中心已启动建设;全面加强了农村文化骨干力量的培植,声乐、摄影、美术、摆手舞、铜铃舞等艺术门类培训辅导经常性地在各地开办。“薅草锣鼓”、“?儿调”、“咂酒歌”、“土家斗锣”等大量土家民间文艺得到了收集和保护,其中石柱土家“?儿调”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演节目”的方式“办学校”

在石柱,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文艺活动”。组织者希望以此实现文艺和宣传、教育的融合。

“将知识改编为文艺,在文艺中融入知识”,“幸福山寨”从诞生之时就已携带了全新的理念。山区农村信息来源闭塞、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幸福山寨”宣传队就担当起了送先进文化、送政策理论、送时事政治、送科学技术到农村的责任。

如何避免以往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的传统模式,摒弃群众听不进、记不了、坐不住的呆板枯燥的宣讲 “幸福山寨”宣传队统一印制的宣讲提纲,成了包括全国、全市、全县的经济形势和基本概况,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法制建设和安全知识,以及卫生知识在内的“聚宝盆”。相声、小品、快板、话剧、歌曲中都融入了知识,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田间地头上起了“大课”。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幸福山寨”还实行了有奖问答,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将一包洗衣粉或者一件T恤衫领回家。这些城市里属“小儿科”的促销手段,在石柱的农村派上了大用场。在“幸福山寨”的演出现场,总是可以看到农民聚精会神地观节目,争先恐后地答问题,欢声笑语不断。悦崃镇绿桃村农民冉茂银说,文艺表演实际上更像一场妙趣横生的农村知识竞赛,“看他们唱歌跳舞演小品轻轻松松,演出完了一琢磨,我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哩 ”

农民觉得“幸福山寨”又有趣又有用,不仅爱看,还开始帮着出点子、想办法。据不完全统计,自“幸福山寨”宣传队成立以来,累计至少有2万人次的农民提出过让宣讲员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详细讲解封建迷信如何欺骗群众、将农村尊老爱幼典型事例编成文艺节目进行演出、延长《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内容的宣讲等要求。

众多民间文艺团体也加入到通过演节目“办学”的队伍中来。59岁的陈世建于2003年创建了石柱京剧俱乐部,这个俱乐部除了唱传统段子,还经常演唱石柱人自己创作的作品,现在,他们正在排练一首名为《警》的京歌,准备用它来教育广大干部反腐倡廉,认真为官、做人。

随着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石柱科技兴农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人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了。

农民对“幸福山寨”也有现实的评价。龙潭乡龙潭村上坝组农民唐荣祥说,“‘幸福山寨’还教了我用种、施肥、管理方面的许多科学方法,现在我对种好庄稼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重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和谐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先进文化的需求也愈益强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基层党组织不可推卸的职责。石柱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可贵的是,他们在送上先进文化的同时,还帮助农民在科技知识、致富本领上有了提高。贫困县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不是更有条件做到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