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州: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2006-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
泰州,史志记载建市有2000多年,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元末明初,施耐庵史海钩沉写《水浒》,塑造英雄伸正义;明朝相国李春芳精忠报国写青词,“宰相肚里好撑船”;清朝县吏郑板桥衙斋卧听潇潇竹,“一枝一叶
总关情”;京剧大师梅兰芳承古创新攻旦戏,弘扬国粹居功伟。芦苇青丛掩护新四军创业、八路军抗日;河湖港汊秘生新中国海军,吹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嘹亮号角……

10年前的8月12日,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对区划进行调整,泰州从原扬州下辖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辖四市 县 二区,560万人口。

从此,泰州人民开始了崭新的创业征程。新泰州,开始了新起点,充满了新希望。

10年过去了,新泰州文心化民、科学发展。普通百姓在感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从和谐泰州建设中分享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畅民意、稳民心

泰兴溪桥镇南殷村曾是一个10年换了五任村支书的“乱子村”,民心思治。

2003年,南殷村建立了由64名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议事会,对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均由民主议事会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愿作决策。

连接南殷村南片和北片的一座桥年久失修。去年4月,村里就此事召开民主议事会。大多数村民代表认为,简单的修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重新建一座高负荷、宽幅度的钢筋混凝土桥。村民议事会作出决策后,通过多种途径筹资20万元,迅速开工建设。

实行村民自治后,南殷村干部每半年要向村民代表述职一次,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低于50%的,要说明情况或引咎辞职。村里所有办公及其他物品,必须由5人理财小组审核,经村民代表签字后,再由村支书签字方能报账,并上财务公开栏接受全体村民监督。依靠村民自治,南殷村一跃成为首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泰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泰兴溪桥镇南殷村村民自治模式,坚持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议定,复杂的矛盾纠纷由村民代表评断,村干部尽职不尽职也由村民代表来评说,赋予群众充分的民主权利。

到目前为止,泰州市已有两个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有10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有48个村 社区 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民主法治村建成率超过40%,村(居)民自治率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在推行民主法治过程中,泰州各地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长期坚持,形成新文化。

海陵区推行民主恳谈会制度,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及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群众说出心里话,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该制度被泰州市有关部门及时纳入“大调解”机制在全市推广。

泰兴市在城区5个街道、18个社区开设了“社区论坛”,由各个街道和社区根据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市民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和社区干部参加,通过平等交流,实现市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兴化、姜堰、高港、靖江等地也出台了民主议事日制度、村情发言人制度、民情日记制度等,进一步畅通了民情通道。

    家和万事兴。如果社会不和谐,钱再多也不会幸福。泰州市领导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 只有建立在民主法治制度基础之上的“和谐文化”做保证,社会才会实现持久的和谐。

全面推行下访制度 筑就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

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其先进事迹感动了泰州,感动了全中国。

在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精神的推动下,泰州市委、市政府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在全市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用机制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泰州市委、市政府规定,市级领导每半年、县市区领导每季度至少到各联系点集中下访一次,各部门领导每两个月集中下访一次以上,每次下访时间不少于半个工作日;乡镇领导每半个月、中层干部每周到联系点驻村一天以上。同时,明确“三个必去”,即 群众反映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调整有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地方必去;落实“四个必包”,即 各级党政领导对接受的信访问题包调查、包处理、包反馈、包落实;实行“五个必究”,即 不按时下访必究,问题不处理必究,矛盾激化必究,基层干部捂盖子必究,借解决问题吃拿卡要必究。

全面推行下访制度短短一年半时间,泰州市各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4万人 次 ,收集、解决各类问题5240多件。特别是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农民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新举措得以解决,使350万泰州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投入改水资金11119万元,自来水普及率96.81%。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参保人数274.84万,占农业人口的82.2%。对7067户草危房实行改造。仅农业税一项,全市农民就少缴9322.38万元。2004年前,泰州市比江苏省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农村低保全覆盖。

上访与下访,虽一字之差,却改变了机制,让泰州找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支点……

创建文明村镇体系 提高城乡文明度

泰州有个著名的黄桥镇。它不仅因为特产“黄桥烧饼”而出名,更因为新四军打赢了“黄桥决战”而名闻天下。

在建设新泰州的征程上,勤劳奋发的黄桥人依靠科学规划、建设新兴文化,镇容整洁、乡风和谐,全镇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创建示范点。

以文明村镇创建为突破口,泰州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建设新型小城镇,争创卫生、文化、教育、安全文明等先进乡镇活动,形成了文明村镇创建体系。目前,全市99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中,有近40%的乡镇、30%的村建成各级文明村镇。姜堰市娄庄镇、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和兴化市张郭镇、泰兴市蒋华镇六圩村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同时,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文明服务百日竞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五进社区”,“人民满意公务员”和软环境建设评选、“文明单位帮困助学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全市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并以“诚信在泰州、满意在泰州、成功在泰州”为主题,将文明创建覆盖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

2003年7月,在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基础上,泰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五城同创”新目标,即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总揽全局,同步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双拥模范城、江苏省园林城,新一轮文明创建热潮在泰州大地蓬勃兴起。

作为一座有着2000多年璀璨历史的古城,十年,无异白驹过隙。然而,对于新组建的地级市来说,十年中,560万城乡居民的命运却因此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春兰电器、扬子江药业等一批名企迅速崛起,领市场风骚。如今,泰州中学校园内那棵千年银杏古树,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兴旺发达的生动写照!

探索城市和谐发展新路

今年8月是江苏省泰州市建市10周年。10年来,泰州人民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新路,致力于建设和谐泰州,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泰州的实践证明,只要党和政府坚持情系百姓、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不断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