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些“抗腹泻药”效果为何不理想

2006-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药学会 李立红 我有话说
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8亿人次患腹泻病。从医学理论上讲,腹泻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这种症状,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婴幼儿秋季腹泻等。腹泻不仅可以造成患者痛苦,更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特别是对儿童,还会导致发育障
碍,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在过去,治疗腹泻的经典方法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如磺胺类和氟哌酸等,它的理论基础是立足于杀灭病原体,可是在实践中发现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腹泻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物对非感染性腹泻当然无效。第二,感染性腹泻又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等,目前大多数抗菌药物对病毒和霉菌无效。第三,即使是细菌性腹泻,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了许多耐药菌株,所以原本有效的抗生素也变成无效了。除以上几种原因外,最根本的还在于对腹泻理论理解上的局限。腹泻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人体的防御因素和致病因子的攻击因素,简单地说是“正气”与“邪气”两方,防御因素的减弱与攻击因子的增强,都会导致腹泻的发生。可是在过去的治疗中,医生们只用了“祛邪”,而忽略了“扶正”,不管医生们承认不承认,翻开治疗腹泻的处方,大部分都是一派抗菌药物,而加强肠道防御功能的措施几乎没有。

从理论上讲,消化道粘膜屏障由三个保护层构成,第一是细胞前保护层,包括粘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正常菌群;第二是肠上皮细胞,肠细胞间桥和微绒毛膜上多糖蛋白复合物;第三层是细胞后保护层,包括血运和淋巴,防治腹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维护和恢复这3个保护层的功能,也就是增强人体防御因素,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现今我国腹泻病用药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滥用抗生素严重 平均使用率达84% ,不仅造成经济浪费,也引起抗药菌增长、菌群失调等多种危害。现有的一些“抗腹泻药”效果都不理想。为此,研究出更好的抗腹泻药符合当今的需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