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宫绘画珍品亮相法国

2006-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 宋斌 我有话说

日前,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了“中国宫廷的灿烂时代――清朝宫廷绘画珍品展”特展,法国公众有幸目睹许多稀世珍品。此次展出的120件展品大多为该馆收藏,其中9件大幅宫廷绘画和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郎世宁2幅重要作品《山水图》、《孝贤皇后亲蚕图》特别引人注目。另外,同时期的其他绘画、铜版画

、陶瓷、印谱和玉玺等也同时向公众展出。

《康熙南巡图》第2卷

《康熙南巡图》第4卷

进入地下一层的特展厅,几个玻璃陈列柜里清朝宫廷绘画的稀世珍品就呈现在眼前。清朝院派画作是特展的重要部分。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的院派纪实画中,《康熙南巡图》(第2、4卷)、《雍正祭先农图》、《乾隆南巡图》(第10卷)、《哈萨克贡马图》和《木兰图》等极为珍贵,属首次展出,画幅总长度超过100米。据该馆研究员曹慧中女士介绍,康熙在执政时期共南巡6次,他了解民情,视察河防,考察官吏,调整政策,和缓各族矛盾,为康熙盛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康熙南巡图》则在其第2次南巡后开始由王?及其弟子杨晋等合绘,于1694年完工。历时6年的全图共12卷,总长超过200米,是“中华第一长卷”,详细描绘了康熙南巡的过程。该图结构浩繁、场面宏大,工笔重彩的山水、人物、屋宇、舟车、城廓以及风俗被描绘得细腻、生动,不仅每卷卷首题文说明、途经处和事件的记载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画作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该画作的第1、9、10、11、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3卷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第2、4卷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其余的第5、6、7、8卷则不知流失到何处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流失在各国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大概是此数字的10倍。

《哈萨克贡马图》

《木兰图》第4卷

《康熙南巡图》第2卷(68.7厘米×1334厘米),描述皇帝出巡山东,声势浩大的出行队伍经过田野和村庄,其间有丘陵山色和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卷首楷书题记为“皇上时巡,经齐鲁境,至平原县,特旨免山东省明年地丁正赋,万姓拜读恩昭,欢声四合。于是逾历山川,省问风俗,驾临济南府境,士民咸老幼扶携焚香,夹道跪擎蔬菜,效野人之忱。圣世蠲租赐复,衢歌巷祝之盛,先见于此,若其民物阜繁,??殷实,并图大概,以彰熙之象云。”;《康熙南巡图》第4卷(68.2厘米×1562厘米)描绘了康熙视察江苏北部黄淮水患区的场景,最精彩处为高家堰黄河堤岸施工场景,远处为黄、淮河交汇处,黄河色黄,淮河水清,奔腾汹涌,浪花四溅,气势宏伟,笔意充满古风,而卷首楷书题记为:“皇上经红花铺入江南境,迂道至邳州,躬向水荒,蠲租赐复,百姓莫不稽颡感悦,仰戴圣慈。遂过宿迁县,驾亲省视黄河,周详区画。又念高家堰为河防要地,特渡河巡阅。从此洪波不惊,安澜告庆,东南之民永荷我皇上平成之绩。用敢绘其大略,以志盛事焉。”

《雍正祭先农图》

上述两图均属于绢本设色,康熙正像比例较大,气宇轩昂,画风遵循着中国的绘画传统,依主从地位定画面人物大小,突出君主地位和形象。可以看出,两幅画卷保存完好,画中的山、石、水、树、房、牲畜和各色人等均栩栩如生,表现黄、淮河河道入海的黄青水色也了然分明,不愧为清朝院派画作中的上品。

《雍正祭先农图》(绢本设色,442厘米×63厘米)也被认为是盖世珍品之一。画面描绘春季2月,雍正率领王公大臣到京师外城的先农坛祭祀并亲自扶犁耕田的场面。反映祭祀场景的第1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正在展出的体现亲耕场面的第2卷则属于吉美博物馆的藏品。该卷最右边松柏成林,祥云缭绕,中间是一偏殿,殿前台上置宝座,台下文武官员云集,雍正着黄袍,扶犁耕田,仪式气氛肃穆,画面左侧又以松柏祥云结束。此卷无款,画风工整,色彩鲜艳华丽,是皇宫殿堂的装饰佳品。透过画卷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在专心推犁,富态雍容,与其常可见到的消瘦肖像极不相同,画作完成时间应该是其执政晚期。

乾隆执政时期,也效仿祖父,六下江南巡视,并令徐扬历时5年绘制了共12卷的《乾隆南巡图》(绢本设色)。该图第9、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第4卷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而第3、10卷分别被法国尼斯博物馆和吉美博物馆收藏,其余下落不明。此次展出的第10卷(998厘米×70.6厘米)描绘了乾隆亲临南京校场阅视八旗军演武的场面,卷尾配一诗:“温晴午麓光春,映日晶晶组练陈,天堑长江称地利,省方要务重安民,放牛归马承平久,盘虎踞龙指顾新,我适孝陵?谒罢,当时创业享艰辛。御制阅兵作。”

业界人士评论认为,此卷结构和内容类似《康熙南巡图》的第10卷南京校阅的场面,而且如同御诗所题乾隆也效仿康熙到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前谒拜,以昭示天下其对中国皇朝政权的正统继承。画作风格略异,虽然此画景观采用焦点透视法,铺陈人物建筑等细节细腻,但也终究避免不了给人以色彩较平淡,单调重复,缺乏生气之感觉。所以,其在艺术价值上逊于《康熙南巡图》,但也不失为一件珍品。

为了配合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慷慨借出郎世宁的两副杰作《山水图》和《孝贤皇后亲蚕图》。《木兰图》则是此次特展的精华缩影。该图描绘乾隆率王公秋猎的情景,共4卷,长宽各约为1600厘米和50.4厘米,由郎世宁和金昆、丁观鹏、吴桂、余熙璋、程志道、李慧林、程超等十余人合绘。4卷分别以“行宫”(乾隆出行,百姓跪拜的场面)、“下营”(坐于黄幔屏风旁的皇帝观赏蒙古刀士相扑之戏)、“筵宴”(皇帝坐马观看蒙古贵族驯野马的场景)和“合围”(乾隆驰马张弓围猎一头奔逃的公鹿,是木兰活动的高潮)为主题,画面结构严谨,场面庞大,动静灵活,笔致工细,色彩鲜明,不愧为乾隆院画代表作之一,约画于乾隆6年至8年。据了解,4卷中乾隆的肖像和其坐骑均出自郎世宁之手,而且该卷对车辙、仪仗、衣冠、佩饰和兵器等反映清朝礼典和狩猎规条的写实描写使得这个整套完整画卷极为难得。

《哈萨克贡马图》也是郎世宁的杰作之一,由该馆收藏。该图卷首为乾隆御题“西极云驰”四字,画中乾隆身穿黄袍,端坐亭前,雍容自在地接受哈萨克族进献的骏马。据介绍,乾隆面容、周边官员和3匹骏马均出自郎世宁之手,但其余部分则由中国其他画师补画,其间人物画笔的差异尤为明显。本画除了细腻的写实风格之外,整体接近几何式的规矩构图和鲜明的层次感极具欧洲画风特色,尤其是图中的骏马造型写真,立体感强,仿佛跃出画面,实属少有的妙融中西风格的成功画作。

清朝宫廷绘画艺术近来逐渐为人所知。在国内外先后举办的1985年柏林“世界文化艺术节”、1997年香港“从北京到凡尔赛”特展、2002年澳门“海国波澜”特展、2004年巴黎“康熙”特展以及刚结束的伦敦“盛世华意”特展,均为世界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视中国国宝的难得机会。在特展上,堪称清朝院派山水花卉画“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之一的王原祁以及院外画家龚贤的部分作品也随同展出。

本次特展清代杰作颇多,许多中外参观者流连忘返。在几本厚厚的留言本上写满了“祝愿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特展难得,珍品惊人”、“我为中华文化而自豪”等赞美之言,喜爱之忱尽情表露,每每令人百味杂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