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2006-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红斌 我有话说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输入输出,是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服务贸易相结合的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急剧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已经成为他们国家服务贸易的重要部门,全球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每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国际教育成为名符其实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
济增长点。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竞争,从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既有比较优势,也有相对弱势。辩证地看待这种状况,是确定相应的贸易策略和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一)比较优势

市场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服务市场。2004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648.98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000多万人,民办教育在校生1768.38万人。这一市场规模还是在约束需求的条件下实现的。2004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48.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19%,潜在教育市场同样十分巨大。在教育服务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个体系完善、质量良好、教育严格的教育体系,建有各类高中阶段教育学校31407所,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2236所,民办高校(机构)7.85万所,教育服务供给发展能力强劲。

产品优势。中国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汉语、中医药、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戏曲等传统学科专业和中国法律、中国财经等新兴学科专业越来越受到世人青睐。比如,汉语与英语一道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日本95%以上的大学将汉语作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美国将汉语作为公共外语的大学超过700所,法国近几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生人数以每年60%的速度递增。我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提供和发展汉语教学服务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要素禀赋优势。

成本优势。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目前维持在1.2万左右,而美国高校仅生均经常性开支一项即达18383美元。(1995-1996),为我国的十多倍。生均成本构成中,教师要素的工资是主要部分。据《光明日报》(2002年9月10日)报道,2001年我国高校教职工平均工资为18054元,而美国高校(2002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达6万多美元,约为中国的27倍。

(二)相对劣势1.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低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较差,是制约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出口贸易发展的瓶颈,也是进口贸易规模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尽管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先后与20多个国定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和学位。而且,由于高等教育中各个院校有权制订各自的录取标准,对于每一个国际学生而言,要顺利进入某所国外院校就读,仅有政府层面的资格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须达到该院校的具体录取要求。

2.教育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育服务仅仅视为公共产品,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使举办各类民办学校也主要是针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不足。由于产权制度和竞争机制的缺失,在教育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教育服务提供者就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去提高效率和改善品质,这是我国教育服务低效和优质教育供给匮乏的基本原因。正如克拉克在解释美国大学在国际上的优良素质同它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所占据的位置形成鲜明对照这一现象时认为:“虽然全面的答案非常复杂,但是从历史和组织的角度,解释集中在多样性的机构在一个具有独特的竞争性的领域中所采取的主动性上面……正是由于学府之间的竞争性互动,才形成了……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背景下的精英结果”。面对竞争的、开放的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我国似乎并没有作好足够的市场准备。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英国文化协会和澳大利亚IDP教育机构曾预测,全球范围内出国留学的人数2003年为310万,到2020年将增长到580万,上升幅度超过87%。这是一个令世界各国垂涎的巨大贸易市场。作为贸易大国,我们必须及早制定相关发展对策,积极发展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抢滩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树立教育产业观。在开放的条件下,无论发展何种贸易,都必须尊重产业和市场运行规律,要充分利用市场这一效率机制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教育服务贸易不可能例外。因此,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产业观。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从理论上给出了论证,包括教育在内的传统公共部门同样需要引入或部分引入市场机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育产业观并不排斥政府的作用。市场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但无法解决公平问题,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目标只能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将市场的效率机制和政府的公平机制完善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一条必经之路。

(二)培育和完善教育服务市场体系。在建立教育服务市场体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现代教育产权制度,要构造一个以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法人产权为基础的融国有产权、共有产权和个人产权为一体的教育产权结构,明确界定政府、高校和市场的权能边界,由此生成对教育市场主体的产权激励机制。同时,有意识地在诸如招生、拨款、师资配置等教育领域引入一些竞争机制,逐步培植我国教育市场主体以赢得竞争和发展能力。

(三)加快建立我国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实施质量认证、参加国际教育质量活动是解决学历学位互认问题的正确选择。与其寻求国家间外交对等式的学位互认,不如着力建设我国自己的教育质量标准、保证体系和质量认证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教育形象,提升我国教育系统的国际地位。在这方面,我们应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建立以认证为基础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证体制与机制。

(四)制定并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不仅是减少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我国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高度,制订并实施系统性、综合性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相关支持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必不可少的支持策略包括制订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外国留学生权益;发挥政府在宣传、推介等服务上的规模经济优势;适度扩大对外教育投入,增加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额度;扩大招生院校规模及其招收留学生的自主权;抓紧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

(五)创设多元化文化氛围。教育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国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同,各国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文化传统。当今时代,多元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而不同”将是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我们要发展国际教育,就必须面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且要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去主动地接纳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文明,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调之上创设多元文化氛围,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学生在这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提供便利,同时也突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