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政府经营”到“政府管理”

2006-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吴晶 我有话说

如何发展文化事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南京市创新思路,变政府包办经营为政府管理,一手全力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调动各方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近日,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南京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令人怦然心动的政策,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新办文化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设立南京

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等。南京市市委书记罗志军说:“既要让百姓‘口袋富’,也要让百姓‘脑袋富’,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政府的职能要从过去的‘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让文化产业从边缘走向中心

2003年,南京市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一个城市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将被进一步被激发,文化消费市场进入转型时期。

经济发展水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内在的要求,也打下坚实的基础。南京的文化资源丰厚,六朝古都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精彩纷呈,人文荟萃,使南京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是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的重要条件,而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南京是中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之一,拥有各类高校48所,两院院士75人。同时,南京成功举办过十运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等,南京发展文化产业上具备了成就大业的态势。

2005年底,南京市的领导经过反复调研、考察、论证,把“文化南京”确定为构建和谐南京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把文化产业确定为“五大新兴产业”之一。至此,蓄势多年的文化产业,开始从经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终于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速前进。

政府为文化产业“躯干”注入营养

“文化为魂,产业为躯”,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风格为发展文化产业聚集了优势,但市场化程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在支持产业投资政策上多样化,抓住重点项目洽谈会、金秋经贸洽谈会、十运会召开的契机,举办一系列的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国内外资本参与国家放开的各类文化项目,这样才会实现投资方和项目方的‘双赢’。”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如是说。

在南京市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大手笔”:南京市每年将安排1500万元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对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政策中列举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的20多个领域,其中非公资本投资最高可参股49%。

动漫游戏业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之一,南京市对此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入驻南京市动漫产业基地的动漫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平台和相关的软件、硬件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动漫企业“人人都需要,个个建不起”的公共服务平台问题。对于播出国产动画片,电视台可增加广告播出时间,同时还鼓励出版原创动画作品,南京原创动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最多可获200万元奖励。

对于南京市出台的这一系列措施,中影集团数字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阳表示,时下民资、外资都对国内的文化市场虎视眈眈,并且已经开始进入一些领域,国有的文化产业再不解放思想,还按旧体制运行,必然被市场淘汰。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国有文化企业的体制创新。

打造文化品牌铸龙头企业

没有品牌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南京需要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铺天盖地,又要顶天立地。”谈到文化产业发展,南京市市委书记罗志军说,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但是不能一哄而上,应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要打造龙头性标志性产业。

在原南京电影机械厂,记者看到了占地面积100亩的江苏文化产业园。据介绍,这是由顺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改造而成,主要经营开发影视拍摄、动漫制作、版权交易、产品批发、物流连锁等十个项目,其中“紫金山动漫一号”――南京动漫产业园已经挂牌成立。

位于城东月牙湖畔、占地60亩的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也是由顺天公司投资,利用闲置厂房进行建设,以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为产业主导,建立服务于这些产业领域的中介、展示和交易平台,并以“上场下店”的模式打造创意行为艺术街区。目前,这种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的方式,正在南京市推广。如由原南京化工研究所改造而成的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由街道大型仓库改建而成的南京圣划艺术馆等。

华东地区最大的书城――长三角图书市场、全国最大的正版音像市场――中艺音像城,以及将时尚百货模式嫁接到书店经营中的大众书局,为南京的文化交易市场增添了浓墨重彩。在一栋商业楼里,先逛服饰专卖店,后到美食街吃午餐,下午到影城看个大片,最后到超市购物回家,消费一体化已经走进了市民的生活,而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务、影视为一体的德基广场在南京已初具雏形;文化体育场馆、名人精品工程等文化载体的建设,作为文化产业坚实的发展平台,为南京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到2010年,南京市将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6%左右,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比重的20%以上。”南京市委副书记缪合林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