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慈善超市 扶危济困开新路

2006-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互帮互助:慈善超市感动困难户

前不久,年过半百的武汉低保户刘世义老人拿着一张社区干部赠送的“领用券”,高兴地来到四唯街袁家社区慈善超市,领了一壶2.5公斤“沙鸥牌”大豆油和5公斤精制大米。

老人只是该市众多慈善超市受助者之一。据介绍,该社区较早成立慈善超市

,并发动社区居民捐赠物品,互相救助。在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物品和钱物后,社区慈善超市对它们一一登记,制作“四唯街袁家社区慈善超市领用券”,根据社区内187家低保户的经济状况,选择一批特困家庭送去“领用券”。凭“领用券”,特困户可在慈善超市领取一定的生活必需品。

据介绍,近年来,慈善超市在我国大中城市陆续出现。目前,全国已经有4000多家这样的慈善超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以社区为单位,以困难群众为救助对象,实行属地管理,主要是接收居民捐赠的闲置生活用品,供困难群众免费申领,并通过对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变现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扶助。

不久前,长春市朝阳区的慈善超市迎来了它的周岁生日。在这家慈善超市内的捐赠区里,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捐赠的衣物、被褥及日用品,每一栏都贴着捐助单位的名字。该超市经理刘殿华提供的一张名单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捐助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个人的名字。

这种以扶助贫困群众为宗旨的慈善超市目前在吉林省已有290多家,散布于各个社区,54万贫困户在这里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关爱。

民政部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通过这一社会捐助新模式,加强对城市困难群众的经常性生活救助。民政部负责人指出,“十一五”期间,慈善服务网点将在社区普遍设置。

送温暖,不送烦恼:救助帮困新理念

在上海,“送温暖”的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人们不再前呼后拥地把钱、物送上门,而是发下各种票、券,让困难群体自己“悄悄”去消费。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慈善超市,化学系研究生孙伟昌用“领用券”换取了一条床单。他仍然记得以前那种“送温暖带来的烦恼”:“以前在本科时,为了领取学校的助学金或衣物,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填表、申请,当众陈述自己的困境,感觉很不好意思。”

专家指出,过去捐钱物时,总是电视拍录像、记者采访。其实,困难户也有隐私和自尊,尤其是孩子自尊心强,会有心理压力。而放在慈善超市里,就不存在压力。这样,贫困家庭的隐私和弱势群体的自尊就得到了保障,体现出钱物之外的人文关怀。

在上海,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年的春节前,卢湾区某里弄的一位孤寡老人曹老伯,一天之内被六批“送温暖”的人士请去洗了六次澡,当晚就感冒,躺在床上瑟瑟发抖。而在平时,老人想洗澡却少人管。

现在,上海市的慈善超市给孤寡老人发放洗澡票,让老人在年关之际不再遭受“爱心”的“集中轰炸”。家住杨浦区榆林路的诸金道老人高兴地说,现在有了洗澡票,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

慈善捐赠:让“源头活水”长流

专家指出,各类社会团体、企业、广大市民尤其是先富群体捐赠的各类财物,是慈善超市兴旺的“源头活水”。今后,政府尤其应通过税收等政策调整来鼓励富人多参与慈善事业,拿出一部分资财捐赠慈善超市以救助贫困户。这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日前,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民政部正在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进行磋商,提高慈善捐款免税的额度以鼓励慈善捐赠。

对此,民政部在已经公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中提出:推动制定便利捐赠人办理税收优惠政策的手续等,以保护捐赠人应得利益。

可要让“源头活水”真正地“活”起来,关键还在于引入市场机制,对慈善超市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核心就是要销售各类物质使之变成善款,既增强其自身“造血”的机能,又可进一步发挥慈善超市的作用,以利于施行其他善举。专业化管理,就是有专业性的职员,对捐赠物资进行专业化的洗涤、整理、分配、包装、估价等,再上架销售。广大市民可自由选购这里的商品,也可以通过选购一些高价商品间接捐赠,特困群体则可以在超市获得用助困券形式不定期发放的助困物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