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学相长新探索

2006-08-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学校成立基础学院,新生第一年全部进入基础学院学习“大文大理”,一年级结束后允许五分之一的学生重新挑选院系和专业,进入三年级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让学生在学校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塑造。

从“挖深井”到“

厚基础”

为什么职教生持续紧俏,而普通高校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科院校怎样才能造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难道必须照搬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吗?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牟延林认为,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细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传授的专业知识又重理论体系而轻实际操作,最终使很多学生毕业时既做不了研究,又当不了“工匠”,在就业市场明显缺乏竞争力。

经过长时间酝酿,重庆文理学院基础学院于2003年6月成立。基础学院的任务,就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大文大理”制。“大文大理”制,即按文理大类不分专业招生,学校在新生入校第一年设置通识教育平台组织教学,学年末再根据学生本人意愿、学习成绩选择院系和专业。

基础学院的课程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跨学科领域等几大类,每类设10门课程,每个学生要从中选修10个学分。在综合教育的基础上,再开设指导选修课程。一方面拓宽知识面,一方面传授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指导选修课,以避免选修内容与以后的专业课程设置重复。

引导学生自我设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前提。重庆文理学院的“大文大理”模式,让每个在校生都成为自己的导师,拥有至少3次自我设计与重新定位的机会。在一年级的通识教育阶段,可以自己确定选修课程;进入二年级前,可以重新选择院系和专业;到三年级时,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

“高校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被塑造成不受就业市场欢迎的产品。”基础学院漆新贵院长说。因为对高等教育不太了解,一些高中生毕业后在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进高校后一了解,所学的专业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样,就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重庆文理学院允许20%的学生在通识教育结束后,重新选择院系和专业。一位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被录取的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对管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各项选修课成绩优异。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2003年,88个学生调整了自己的专业,2005年增加到300多人。今年,提出调整专业的人数更多。

如果提出重新选择院系和专业的学生超过五分之一,基础学院就会组织专业课程考核,并结合通识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确定哪些学生可以调转院系和专业。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重庆文理学院又打造了一个学科基础平台。学生把整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学完后,才突出专业方向。每个专业,至少有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模块更注重专业技能培训。如果某个专业模块的学生少于25人,学校就会决定停开。从2003年起,全校每年都有两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因此停开,同时又会新开几个专业方向模块。

“广加工”与“精加工”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牟延林说,新的培养模式,目的是帮助学生进入自我主导下的持续发展。学生进校后,先由基础学院通过通识平台教学进行“广加工”,再由各系通过学科基础平台教学、专业基础平台教学进行“精加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基础学院通过引导本科新生连接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经验,给予本科新生有关阅读、表达、书写、适应性、自主性以及认知、做人、做事等方面的全面训练和广泛陶冶,可以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既有“广加工”,又有“精加工”的产品,也受到了就业市场的欢迎。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很多师范院校的该专业都比较强调理论学习。重庆文理学院的学前教育则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加进了歌舞、朗诵、绘画,还请一些幼儿园的园长讲解如何调动幼儿的情绪,组织幼儿园的活动等。最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刚进入二年级,就已早早地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