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文种武植”到“刀柄刀刃”

2006-08-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齐三平,西安政治学院院长、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常务理事、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军队政治工作和军事人才建设问题。

   主持人:战争胜负涉及到作战理念、军事科技、指挥艺术、物质保障等一系列因素,但纵观人类战争史不难发现,精神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政治学院院长,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齐三平:战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物质战力与精神战力两个方面。中国古代兵家早就把培育军心士气视为“制胜之道”,兵圣孙武早在2500年前就把“治心”、“治气”与“治力”、“治变”并列为古代四种战法,其中治心、治气就属于精神战力。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则更加鲜明地提出“文种武植”的思想,认为政治比军事更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从而为谋划人类战争提供了大战略思维的理论依据。西方军事家同样重视精神战力。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因素在战争中占居着最重要的位置,“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锋利的刀刃。”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从长远来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主持人:有人说,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拼的是新装备,精神因素在现代战争中还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齐三平: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战争形态、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指挥方式,进而使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事实。但是,人类战争无非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展开,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换、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人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原理不会变。军事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为人服务的,信息化的本质也是让人更加耳聪、目明、脑清。现代战争既是物质战力的比拼,也是精神战力的对抗。对于军人来说,最锐利的武器往往不是钢枪大炮,而是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从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包括政治、外交、舆论、心理、法律等因素在内的软实力,在战争中越来越发挥着硬杀伤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非武力作战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精神战力实际上主导着战争的进程与结局。

主持人:精神因素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军队在这方面占有什么样的优势?

齐三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曾经说过: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我们钢少气多,所以打了胜仗;美军不行,钢多气少。毛泽东所说的“气”,实际上就是用先进的政治精神武装起来的坚定信念和战斗意志,就是敢于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军队的这种政治精神优势既来自我军长期革命战争的培养,也来自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说,民族文化传统从价值理念的最深部塑造着我军的特色与品格,从根本上体现着我军的传统、气质、形象和力量。

主持人:能不能这样说,我军的军队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齐三平:军队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军队的精神品质正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军事文化传统双重作用的结果。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军事传统造就了各国军队的精神形象,但不论哪个国家的军队,在基本伦理上都要求军人具有爱国、忠诚、勇敢、献身、服从等品格。中国军队在精神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苍茫岁月里,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惟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绵延五千年从未中断,至今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活力。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军的精神观念、价值追求、思维模式、精神品质和军人形象。不仅如此,数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还铸就了我们独特的军事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的军队从来都要求军人必须具有精忠报国的坚定信念、尚武习武的职业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深沉强烈的道德责任、坚贞不屈的军人气节,这些军事伦理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军官兵的价值理念。

主持人:应该说,世界各国军队都有自己的核心精神,那么,我们这支军队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

齐三平:我们这支军队的核心精神就是爱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军永不休止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军队历来把“精忠报国”作为军人必须恪守的政治品德和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军人意识深处。同时,在近80年的奋斗历程中,我军形成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核心精神,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军人对国家和民族奉献的最高形式是牺牲生命,在这个最高境界支配下,军人必须在民族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勇于献身,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没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奉献也就无从谈起。

主持人:我军实际上还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创造者。

齐三平:有道理。军队具有传承民族优秀品质和创造时代精神的肥沃土壤。一般来说,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要运用于军事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军队应该是最富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创造出时代精神的群体。另一方面,军队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和平劳动的重大责任,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这种特殊职业要求军队必须是最富有牺牲精神、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群体,无论是在民族危难关头还是在改革建设时期,军人都必须充当勇于牺牲奉献的时代先锋,而时代精神往往就孕育在土壤之中。事实上,我们现在提倡的许多精神就源自军队或者军队是首创者,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主持人:形象就是旗帜,形象就是力量。今后需要怎样塑造我军的精神形象?

齐三平:精神品质与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在长期革命的建设中,我军在国内外已经展示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这一形象是我军赢得尊重和信任的宝贵资源,今后应当在塑造这一形象上作出更大的努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我军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新情况,铸造军队的精神形象和军人的精神品格显得尤其重要。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培养官兵坚定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心理素质,不断光大我军的政治、精神优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