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孤儿到企业家

2006-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紫英 我有话说

如何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结合得更紧密?前不久,民建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来到了自己的会员企业、顺义区南彩镇河北村的北京娘家人劳务服务公司,对该公司在北京推行“劳务服务新模式”进行了调研,并批复该公司在川、渝两地灾区启动“劳务救灾”工程,义务培训3000名进城务工劳动力,共免收90万元培训费。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北京劳务培训中心、北京娘家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岗前技能培训、劳务洽谈、就业、维权于一体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该公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拥有100多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校舍可一次性培训、安置就业约千人。该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庞大的客户网络,业务范围有家政、餐饮、保安、物业管理、保洁、医务护理、环卫、企业厂矿等行业的用工推荐。截至目前,公司已安置了劳务人员4万多人。

创业虽艰难有志事竟成

民建会员、北京娘家人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斌从记事起,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一直跟着一位老奶奶住在陕西农村冰冷的窑洞里,每天靠乞讨度日。1985年,少年陈志斌来到北京谋生。

1991年,一个偶然机会,陈志斌接触到了职业介绍这个行业。他打了几年工,有了点积蓄,决心承包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职业介绍所。为此,他专门跑回陕西养母家,费尽周折才办了他平生第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是养母估算出来的。

陈志斌经过10多年拼搏,建起了集输送、食宿、培训、安置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学校。几年前,经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授权,批准成立了“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娘家人培训中心”。“娘家人”服务的主导思想是:广纳各省市地区的富余劳动力,细分工种,正规培训,有序地把这些人派遣上岗。

为父老乡亲铺就进城务工路

陈志斌多次心痛地看到不少地方的落后与穷困、人们的无知与愚昧。孩子不愿意上学,有的家庭吃、住、穿问题都解决不了。他就带着各种证照、介绍信,挨村挨户宣传、演讲,在一个村里一呆就是几十天。他用诚心、爱心感化他们,用行动解决他们在进城务工方面的实际困难。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终于得到很多地区政府和农民的认可。陈志斌先后与14个省市128个县级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先后为农民垫付路费约100万元,免费为农民提供食宿费用40余万元,组织输出农民进京务工6万多人。

随着北京家政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给市民提供有一定素质的家政劳务人员,又能解决外来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就业问题,2001年,陈志斌多方筹资,又成立了北京娘家人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推行“劳务服务新模式”

“娘家人”创建之初,陈志斌就和同志们制订了劳务服务新模式:建章立制。根据业务需要,“娘家人”制订了完善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目的是规范经营、管理;服务宗旨是“致富、治贫、求实、创新”。

严格培训。按照客户需求对务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礼仪风俗、技能实际操作等业务培训,做到培训不合格者不派遣、没有身份证明者不派遣、身体不健康者不派遣。

注重沟通。“娘家人”坚持定期、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让客户、服务员、公司三方关怀互助,定期召开“茶话会”、“联谊会”,三方有何具体想法在“会”上沟通、解决。

敢于挑战。对工作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要迎难而上,这是“娘家人”自创业开始就有的作风,比如:对个别客户的粗野和拖欠工资等行为,“娘家人”的法律顾问及时干涉、解决。

拓宽领域。在劳动部门指导下,娘家人家政公司举办了多次“干家政上五险(大病、工伤、养老、生育、意外等由娘家人公司上‘五险’)专场招聘会”。例如“娘家人”在宣武、东城、西城、崇文、回龙观等地开设了娘家人家政分公司。

强素质、树形象。“娘家人”做为民营企业,董事长又是民建会员,要更注重党派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的口号是“打工者的娘家”、“用工者的知己”!

图为民建“思源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班会场。晓流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