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阔研究视野 拓展批评领域

2006-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关四平 我有话说

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学者和我国内地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学者共70余位参加了此次会议。综而论之,这次会议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

点:

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拓展新的领域。在70余篇论文中,有新版本的考论,也有新文本的分析。如刘世?教授选取“不见于各家著录”的《三国志演义》嘉庆七年刊本详细考察论述之,管中窥豹,探讨了《三国志演义》传播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这就将近年来颇为兴盛的《三国演义》研究的领域又拓宽了,并且在版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有着典范性的意义。此外,像陈庆浩教授、王三庆教授对域外汉文小说创作与整理问题的研究,崔溶澈教授对中国小说在朝鲜的传播与接受的考察,吴淳邦教授对19世纪传教士中文小说在朝鲜的传播与翻译的研讨,萧相恺教授对《霁园杂记》与《夜谈随录》的细致比较等,均在研究领域与研究对象上有所拓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优化文化批评视角,深化小说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是近年来学界比较关注的课题,也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如石昌渝教授从王阳明心学促使了士人介入通俗小说、影响通俗小说创作的题材价值观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论证了王阳明心学在中国通俗小说崛起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浦安迪教授将其专著《明代四大奇书》的核心论点,推及到《红楼梦》的研读上面,深入探讨了包括孔孟、程朱、陆王在内的儒教思想主流的巨大影响及表现形态。张锦池教授从“书名”和“楔子”等角度切入,结合透视金圣叹的文化心态,深入论证了“金本”《水浒传》的思想性质“依旧是以讴歌‘忠义’为其主旋律的”,“实属‘乱世忠义的颂歌’”。刘勇强教授全面论述了因果报应观念影响古代小说的三个层面,探讨了宗教意识、现实规律和叙述逻辑的契合,论证了因果报应的谐谑化和柔性化问题。

第三,强化小说文体意识,理论与文本互动并重。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议题之一。与会学者或从理论的构建与阐释上,或从文本的梳理与归纳上,全方位的探讨了有关小说文体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其中有对古人小说文体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比较研究,如陈文新教授对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叙事风范的论述,王齐洲教授对刘知几与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的比较等;也有对早期白话小说、话本体、英雄传奇文体等的界定与辨析,如李时人教授根据“小说”的基本文体要求,认定“敦煌藏卷中的叙事类作品有不少可以看作是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并细密考辨了“译经”、“讲经”和“俗讲”对“白话小说”的语体及体制形式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