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报怎样走出趋同与平凡

2006-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伯海 我有话说
我国学报类期刊逾千种。是否过多呢?如果上千种学报个个能在自己的土壤中繁衍、成长,开出灿烂的花朵,百花齐放,千刊竞放,这是中国学术事业的福祉,谈不上多。但上千种学报如果有相当数量办得比较平凡,又总克服不了趋同的现象,我们学报出版业就会患上发育不良症。趋同与平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引起人
们的反感。各种类型的学报,也都在为避免或摆脱趋同与平凡,做出这样那样的努力。那么,学报怎样才能走出趋同与平凡?

办学报,要避免求大求全,尽量不以“学术大全”姿态开局,而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打开局面。期刊篇幅有限,即使连续不断出版,也难以承此重任。要善于以“优势”开局。凸显自己所占有而别人所不足的学术优势,这样才容易为自己的学报打开一个醒目而红火的新局面。什么是你的优势?共性体现于个性之中,同样是承担高等教育使命,但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都自成一格,各有不同。善于从自己学校的那“一格”里,从区别于别校的“不同”里,捕捉自己学校所独有的东西,就有可能找到你的学报赖以开局与发展的优势所在。比如,一个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所占有的人才优势与学科优势,可能体现在重大学科上,也可能体现在冷僻学科上,还可能体现在不同学科交融碰撞而引伸出的面貌一新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上;一个学校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发展需求,所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传统等人文环境的特点及其发展需求,等等,这些都可能为学报提供无限的施展空间。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倾全力把它做足,学报才有可能因之独步学界,与众不同。

已经在办的学报,如果总感觉不得力,也不妨在审视自身优势上做出努力,以凸现优势另行开局,有可能柳暗花明,转进佳境。

人类学术事业总是在相互渗透、相互启迪、相互依傍的过程中建设发展起来的,根据学术推演需要而引录甚至重复别人的论点或资料,是较难避免的事。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指不经自己思考、生吞活剥地照端别人成果。学报编辑要敏于鉴别和剔除低水平重复的平庸作品,它是学报之大害。另一方面,学报编辑在接触每一篇论文时,总要设问一下“原创”这两个字。要求一篇论文从头到尾充满了原创,是很难达到的。能够在局部阐释上表现出一定创见,便属不易;能够在总体立意上出新,对学科发展起显著的开创作用,就更为可贵。学报编辑要敏于发现作品的原创因素,把支持和培育这样的作者视做自己的天职。学报编辑的职业良知应表现于:在自己学报上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要求它能够推出一点原创的东西;做不到每篇,总要要求每一期刊物之中能够推出一些原创的东西;还做不到,每半年或一年的刊物里总应该有能够为学术增量的原创的东西,哪怕屈指可数。如果这也做不到,这样的阵地就谈不上学术,这样的学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学报编辑不仅要善于开发学术原创力,还要善于为原创成果进行严肃的学术造势,包括对其开展正面学术评价甚至学术反诘、组织配套的研究课题或有意义的后续研究等等,以求将原创成果的活力调度出来,向更广泛、更深处拓展。一份学报能够这样地有作为,便自然而然地会成为某方面学术的旗帜,以此驰名中外学术阵地。

一个事物有特色才能吸引人。有特色,是指它不同流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作为学术刊物,上面讲到的“优势”、“原创”等,就是体现自我特色所不可缺少的内涵。当然还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善于设计自己独具的封面和版面风格(不要把必需的学术规范要求理解和处理为“千刊一面”);善于匹配相得益彰的文图信息;善于营造风格独具的文化语境;善于运用如小链接、小配件、小花絮等令读者印象深刻甚至为之惊喜的神来之笔;特别是善于开发有吸引力、有论证力、有撞击力的编辑新思路,摆脱编辑工作因袭的窠臼,等等。以此使自己的刊物在内容、形态、风格、神采等方面匠心独运,与众不同,这样的学术刊物会魅力倍增。

有了优势、原创与个性,一份学报便能在此条件下不断发育成长,结出果实。果实累累,则学报足以成为某一领域中的学术重镇。

办学报的人,心里都会有品格的追求。一本厚重的学术理论刊物,读者会从中感受到一种智慧的深邃感、学术的殿堂感、精神的肃穆感。这就是中外优秀学术期刊的共同品格。一切媚俗、浮躁、功利与浅溥,都与有品格的学术期刊无缘。能够成为大器的学术期刊,是雍容而凝重的。这样的学术期刊并非就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它会以对于失误的诚坦态度和负责任地改正,从另一角度证明它的大器品质。

雍容、凝重,这是我们学术期刊应追求的完美品格;大器,这是我们学术期刊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作者为中国期刊学会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