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旱中的和谐重庆

2006-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重庆持续的干旱使三分之二的溪河断流,三分之二的乡镇供水困难。2000万亩农作物受灾,近两年退耕还林的近400万亩苗木,一半以上焦渴致死。灼热的土地上,滴落的汗珠了无痕迹。不屈不挠的重庆人,却在烈日下留住了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和谐剪影。

让水送水

酷热难当的8月,一

则让水和送水的故事,滋润着许多干渴的心田。

潼南县五桂镇方坡村四组66岁的张均辉,与老伴和两个10来岁的孙子住在一起。一天,张均辉冒着40多度的高温挑回一担水。临进家门时,头晕目眩,摔倒在地,满满一担水全洒在地上。再去挑,体力已经完全不行了,时间也来不及。不去挑,晚饭怎么办?平时毫不起眼的一担水,让一家人心痛得直哭。

张家的哭声,让邻居彭安富一家坐立不安。他们把自己准备煮饭的水送了过去。水送过去后,彭家又没办法做饭了。

得知此事时,村支书家的饭已经下锅了,他马上拨通镇里的电话。镇干部连夜送来两桶水,彭安富一家终于吃上了晚饭。

大足县龙岗街道明星村五组村民赖明友,几年前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13口渔塘。为了保证水源,他还花4000多元在渔塘边上打了两眼深水井。

百年一遇的旱灾,终于让这两眼井有了用武之地。赖明友请大家来自己的井里取水。这两眼井解决了240多人的生活用水,赖明友13口塘中的三四吨鱼却被干死,损失7万余元。

访上门请进家

在旱情不断加重的时刻,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定地提出了“五个确保”。第一是“确保群众生活用水”,第二是“确保不渴死大牲畜”。全市40个区县中,37个为特大干旱,另外3个也是严重干旱。500座水库、3万个水塘干涸,近800万人、735头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保饮水”谈何容易!

在井井有条的抗旱救灾网络中,基层党员干部成了关键而敏感“神经末梢”。璧山县福禄镇胜利村在山上,人畜饮水十分困难。8月17日晚,镇里的送水车来后,党小组长张忠朝带着几位党员摸黑挑水上山送给村民。途中,张忠朝左腿受伤,被划出一条两寸多长的口子,连骨头也可看到。但他咬着牙还要继续送水。

璧山县丁家镇龙安村8成村民饮水困难。上任仅3个月的党支部书记毛德礼先是带着村民到处找水,实在无处可找了,又每天给20多个送水点送水。几十天的时间里,毛德礼每天6点不到出门,晚上11点左右才回家。8月23日,在给3位五保老人每人送去两担水后,毛德礼骑摩托车赶往村办公室,被迎面驶来的占道货车撞伤,造成左大腿、左髋部、左手臂粉碎性骨折。手术做完后,病床上的毛德礼,第一件事就是联系下一个点的送水车。

干旱可以用心浸润

堰塘见底了,焦虑但不慌张;庄稼枯黄了,痛心但不绝望。干旱酷暑中,生活艰难。无时不刻不在流淌的关爱之情,却总让人们能够看到希望。

旱情发生后,重庆及时停止水力发电,保存水源。市委、市政府调集资金和队伍,紧急抢挖3万多眼机电井,每天安排1万多车次全市范围内送水,“远水解近渴”,确保了群众生活用水。上千支医疗队进农家、到社区,治病防病,免费发放防暑防疫药品。

6月28日,16个人防工程作为市民的消暑纳凉点开放;8月20日,第二批又开放25个人防工程作为纳凉点,从这一天起,全市所有的普通公交车,都在高温时段放置了降温用的冰块。特殊困难人员,还得到了每人20元的一次性高温消暑补助。

人始终被放在第一位。持续高温使重庆电力供应高度紧张。为给居民让电,众多企业被迫停产。旱灾使农作物损失近3成,为保证居民的菜篮子不受太大影响,市里派出多路“收菜大军”,一些商场联合推出蔬菜“零利润销售”。

关爱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重庆市领导带头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巴渝大地爱心涌动。8月23日,重庆举行大型赈灾义演,当晚便接到数千万元捐款。直到现在,来自全市和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源源不断。在赈灾义演现场,一位小朋友的留言感动了许多人:干旱,可以用心湿润。(本报重庆9月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