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项意义重大的文化积累工程

2006-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轶 我有话说
文献资料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及时地对某个相对完整的文学阶段研究资料进行清理,对于合理有效地回顾和反思以前的创作和研究、推动和引领以后的创作和理论探索,增强和丰富学科的建设和自省意识至关重要。

新时期文化界打破诸多禁忌之后,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出版工作方面可谓成果丰硕。在现代

文学资料整理方面,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发起编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他现代文学资料著作也是数量可观,如《鲁迅生平史料汇编》(五辑),《上海“孤岛”时期文学资料丛书》,《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史料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丛书》,《新文学史料丛书》,《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等等。在当代文学资料整理方面,同样始于1979年,由茅盾、周扬、巴金、陈荒煤、冯牧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等30多家单位协作编纂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1986年以前、主要是建国30年文学比较系统的参考文献。

综观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资料整理工作,无论是理论建设资料还是文体资料,抑或对某个思潮、某位作家、某部作品的研究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均偏重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部分,而众所周知,80年代以后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活跃期、激变期和繁荣期,当代文学走出了历史的泥泞,在经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先锋文学”等一个个文学热点的转换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佳作迭现,名家辈出,各种文学思潮风起云涌,文学批评也前所未有的活跃。20世纪末以来的许多文学特点和现象,又是顺势沿袭以往文学态势的自然衍变和深入。随着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全面转型,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文学格局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开放体系。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境况,透过时代的喧哗扰攘、庞杂芜乱,异常敏感的文学触角表现出对生命的丰富感性的热烈拥抱和对生命的丰富底蕴的执著开掘,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电影等文体都共同发展,文学批评和理论探索也空前繁荣,从而构建起文学世界多元共存、血肉丰盈的空间。

基于此,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成就进行全面梳理和整体呈现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正是在这种学术理念的支持下,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几位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出任总主编,打造了一套工程浩繁的文献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这套18卷丛书无疑是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方面掷地有声的宏篇伟制,从整体上填补了新时期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缺。甲种丛书9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新文学史、文学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包括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言、张炜、王安忆、韩少功、余华、苏童等在新时期文坛影响深远的九位作家。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一个非常好的编选方法,是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的目录索引,呈现了某个领域研究的整体面貌;而且乙种丛书除了全文编选部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提供较为详尽的研究资料索引外,还别出心裁地编选了作家“生平与创作自述”部分的文献资料,附录部分还以编年体形式搜集整理了至丛书出版为止各位入选作家各个文类的作品,这极大便利了研究者拓展研究思路、查找研究线索。总体来说,《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已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了科学的参照和理论依据,实现了“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的总体编选思路。在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方面,《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在当代文学资料整理方面无疑是独领风骚。毋庸置疑,本套丛书将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典藏的大型丛书,能够使研究者对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因而必将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社科院与作家协会研究人员乃至高校专业研究生等不可或缺的很有价值和权威性的参考资料。

当然,正如人们所说,20世纪是中国小说的黄金世纪,乙种丛书对于9位作家的选择也着重关注或者说非常偏爱小说家,这就暂时相对冷落了在新时期文坛同样蜚声中外的其他文体方面的名家,如散文家、诗人、戏剧家等;另外,如果我们认同视觉传媒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正在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的话,那么,对新时期影视文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似乎也显得极为必要。从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说明》的气度上看,他们意欲“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并将要把《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因而我们在为已有的重要收获深怀欣喜的同时,也有理由对其后续的多样性成果抱有美好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