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川 众志谱写抗灾歌

2006-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长安 侯珂珂 我有话说

“一定要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力争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劳务补、农村损失工商补。”眼下,这是四川广大灾区干部的共同目标。尽管四川省前期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旱情不断缓解,但抗旱任务仍然十分严峻,防汛问题又迫在眉睫。

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今年,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春夏连旱、夏伏连旱,时间长、范围广、损失重为历史罕见。截至8月底,全省139个县(市、区)受旱,成灾作物1381.85万亩,绝收374.39万亩。

四川的灾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搞好抗旱防汛减灾工作,还安排了抗旱救灾资金,把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温暖带给了旱区人民。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救灾作为当前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思想,千方百计实现“一保四补”。

在严峻的灾害面前,四川3600多万灾区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干部真是关心老百姓

四川省武胜县沿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对50多天的高温大旱,奋力组织群众抗旱自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沿江村是成都周边村镇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村支部书记袁杰帮为了保证重点苗圃的灌溉,亲自对沿线的过水渠进行了检查,动手疏通被堵的渠道。

近期旱情缓解后,村党支部一班人立即组织耕牛、耕地机等工具帮助群众翻挖土地,在全村范围内掀起了秋耕生产的序幕。现全村近500亩菜地已基本翻挖完毕,群众的晚秋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沿江村党支部成为在抗旱救灾工作中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

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干沟村李大爷说:“我家绝收的半亩稻田不缺种、不缺钱,全是乡干部帮的。干部真是关心老百姓!”这是巴州区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区委、区政府“灾区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帮办什么”的结果。

做好防大汛的充分准备

稻草覆盖的秋洋芋已经发芽,上千亩连片的茄子、西红柿郁郁葱葱……这是南充市晚秋生产现场的景象。南充市是今年四川高温干旱的重灾区,而袁胜,这位普通的南充市高坪区水利局抗旱服务队队长,拖着做过换肾手术的身体,连续三个月奔波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送去救命水。

近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与参加全省晚秋生产现场会的一百多名代表一起深入实地,参观了南充市晚秋生产现场。张中伟强调,要重视防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前仍值主汛期,要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充分准备。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层层落实防汛责任。一旦发生灾情,各级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组织好抢险救灾工作,努力做到重灾区减产不减收、轻灾区稳产保增收、无灾区增产多增收,确保全年增产增收目标的实现。(本报成都9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