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府节能监管面临的三大重任

2006-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今年年初,我国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但今年上半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同时,投资也在高位加速增长。GDP能耗不仅没有降低,反而略有提高。

于是,有学者认为,我国今年顺延了过去几年

来高能耗推动经济高增长的势头。对此,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白和金认为,经济高增长中确实有高能耗行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能耗推动了经济高增长。

白和金指出,我们目前仍然未完全摆脱高耗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上半年,经济与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钢铁等十几个行业产能过剩,其中一些就属于高耗能产业。仅占GDP3.14%的钢铁行业就占到了全国能耗总量的15%。目前,全国已形成的、在建和拟建的炼钢能力超过6亿吨。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钢材产量还是增长了约25%。同时,目前的高投资增长部分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使能耗紧张状况加剧。这种情况,石化工业在去年底已见端倪。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化工产品市场升温,使得一些高能耗化工产品投资大幅增加,尤其是煤炭、盐等资源集中高能耗产品的高速发展将加剧国内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白和金指出,这种趋势使实现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面临压力,今年政府节能监管任务艰巨。

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节能专项报告认为,要实现节能降耗,重点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的比例。工业是当前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以目前产业结构计算,第三产业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全国能源消费将减少2499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将降低0.018吨标准煤。然而,目前的高耗能行业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其能源消费增速超过二三产业。

白和金说,为了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苗头,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通知》,要求在我国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严峻形势下,坚定不移地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和倾向。同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节约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的主要任务。

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

白和金说,价格杠杆是宏观经济中最灵敏的指标。目前,我国尽管已对资源价格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国内能源价格仍普遍低于世界水平,在扭曲的价格信号下,耗能产业的扩张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抑制。以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为例。现在全国一年要消耗20亿吨以上煤炭,然而,现在的煤炭价格机制,只反映煤炭的开采成本,资源和环境成本没有计算在内。大部分国有煤矿的矿业权是无偿获得的,资源补偿费费率低至1%,开采中对环境破坏后的治理和恢复费用也没有反映。在目前的价格机制下,煤矿开采时挑肥弃瘦“吃菜心”现象相当普遍,使得我国煤矿回采率只有3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50%以上,浪费了大量宝贵资源;同时,社会上对煤炭的消耗自然也是大大咧咧,例如,我国许多燃煤机组发电每千瓦时的煤耗超过400克甚至500克以上,而先进机组只有300克。

白和金认为,煤炭价格机制是当前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的一个缩影。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资源的廉价甚至无偿使用仍普遍存在,当前的能源价格既不反映能源价值,也不反映供求,使市场规律无法调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带来了浪费和效率低下。反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就表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白和金指出,当前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信号真正在节能降耗中发挥作用。同时,其他经济手段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例如,在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就值得借鉴,耗能大户与政府节能部门签订合同,企业承诺一定额度的节能指标,一旦实现,企业不但能因此节省能源支出,而且能得到专项基金的奖励和补助。再如差别电价,对高能耗企业提高电价,而对低能耗企业则降低电价,这样能有效引导企业节能。

实施约束性能源政策和指标

今年以来,针对节能降耗的调控在一些地方和行业中遇到了阻力。对许多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受调控的行业往往是当地支柱行业,对于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有很大影响,因此执行起中央的决策来不免会打折扣。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节能工作大会上指出了这些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张;节能法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确,惩戒乏力;节能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机制还没有形成;节能管理队伍建设、统计和计量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

白和金说,根据我国经济的特点,一般在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都会有一个追求开门红的“开局效应”,这个五年也不例外,一些地区出现了投资和建设热潮,加之今年煤、电、油运的供应势头不再吃紧,部分被中央三令五申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又悄悄溜了出来。因此,一些地方对GDP扩张的冲动是能耗降不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家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很大努力。其中,财政部负责人日前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低成本消费,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择机出台更有利于节能的优惠措施。

白和金指出,政策要见成效,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从目前的能源消耗上看,虽然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的重点企业的单位能耗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还未实现逆转。

但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这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能耗,将成为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