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志在四方创佳绩

2006-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杜彦良 王久战 我有话说

世界第一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今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一消息传开,石家庄铁道学院不断收到来自铁路施工第一线毕业生的电话,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欣喜。

他们,向母校交上了又一份优秀的答卷。

5年前,青藏铁路破土动工,数万名建设者登上世界屋脊,在1142公里的雪域瀚海摆下战场。在沿线22个局集团公司的项目长中,就有8位来自石家庄铁道学院。而在海拔4905米高的风火山隧道和世界最高的桥梁唐古拉特大桥等艰难险重的工程工段,该院的毕业生占技术人员总量的70%多。他们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恶劣的生存条件,战胜了建设中的世界“三大难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和高寒缺氧。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现任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说:“石家庄铁道学院的毕业生是青藏铁路建设中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不久前,学院领导来到青藏线慰问校友。校友们说:“是母校‘走志在四方路,当艰苦创业人’的校风熏陶了我们,这是同学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法宝。”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岳森说:“‘以艰苦奋斗为荣’,是成就我们事业的根基。”

“铁道兵就是要艰苦奋斗,志在四方!”

1951年5月,石家庄铁道学院在石家庄北郊新建。

在这之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校曾有过两次迁址:由北京搬到洛阳,又由洛阳迁到石家庄。学院在石家庄新建之初,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的滕代远将军,提议把学生宿舍内的厕所全部关闭,把厕所置于距宿舍200米之外。他说,这样有益于艰苦奋斗作风的养成。

4年后,时任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王震将军在代表国防部亲临学校授衔、检查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不畏困难的作风,要有平战结合的两种能力,平时搞好建设,战时保证铁路抢修与遮断,这是由铁道兵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

随之,肖华、刘志坚、陈再道、吕正操等将军,也相继来到学校,反复强调,学校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以艰苦为荣、以当铁道兵为荣、以志在四方为荣的“四荣”意识。这“四荣”意识,一直延续了56年,成为今天的边疆基层为荣、艰苦创业为荣、志在四方为荣的“三荣”教育,更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法宝和历届毕业生的实际行动。

1964年,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在中央广播电台“每周一歌”中播出,周恩来总理从广播中听到这首歌曲,大加赞赏,对秘书讲,通知广播电台,重播这首歌曲,并嘱咐在零点连续播上一个月,好让在夜间施工的铁道兵战士听到。

那时,国家正在加强三线建设,铁道兵所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周总理非常关心铁道兵的发展和战斗进程。一次周总理听取铁道兵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总理向在座的几位领导说:“《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你们知道不知道,会不会唱?”问罢,总理当着几位领导的面,动情地唱起了这首歌。他说:“这首歌很好,铁道兵就是要艰苦奋斗,志在四方嘛!我看可以当作铁道兵的军歌。”

从此,这首歌就成了学校师生人人会唱爱唱的歌,成了光荣歌、自豪歌,铁道兵学院的校歌。同学们唱着这首歌上课、出操、训练、下工地实习,也唱着这首歌走出校门,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40年之后,在建校之初就兼任铁道兵团干部学校政治委员的崔田民中将,来到学校又一次语重心长地说:“脱去军装了,但我军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勤俭办学、以苦为荣的传统不能丢。”

在学院举行的建校40年阅兵式上,数千名师生身着军装,队伍整齐,步伐豪迈。站在观礼台上的数位老将军交口称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培养能文能武的新一代。”

教师是掌勺的,领导是烧火的,学生是就餐的

闪光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思想,成为学校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铁道兵时期几任院党委、院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他们秉承这一思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校训:严谨治学,精心育人,艰苦奋斗,志在四方。

为此,学院一直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学唐院,赶同济,办成正规化的学校,服务于铁道兵团的平时和战时。

那时,抗美援朝硝烟弥漫,崔田民中将在学校作抗美援朝的形势报告,并从学校抽调30名教师,作为铁路抢修的技术骨干,奔赴朝鲜战场,和英雄的志愿军铁道部队一起,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办学理念上,学校政治委员李平用了几句颇为形象的话予以概括:教师是掌勺的,领导是烧火的,学生是就餐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明确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中心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准确,思想更加集中,齐心协力抓好两件事,一是抓好教学,二是保障教学,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铁道兵的基层指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办学思想上,为平时与战时的铁路建设与抢修、抢建,培育思想过硬、技术精良、不畏艰苦的青年一代。

在教学环节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现场对接。当时的校园,登高演练场、桥梁抢修场、机械实习场、汽车驾驶场等一应俱全,同学们放下书本,走出课堂,就可以进行仿真实习、演练。同时,把现场实习纳入教学环节,适时组织学生走向热火朝天的铁路施工现场,真刀实枪地得到锻炼,获取真知。从建学之初到1959年的9年期间,共组织现场教学18期,黎湛线郁江大桥工地、河北元氏县潴龙河水库的修建工地、京广复线、沙河大桥的建筑工地等,都留下了师生的足迹。潴龙河水库的修建工程,为了纪念师生的贡献,后更名为“八一”水库。《解放军报》在一版头条予以报道,并配发社论《教学工作重大革新》,影响广泛。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坚持以艰苦奋斗为主线,以献身铁路事业为主要内容,深入而持久地开展向铁道兵“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学习活动,教育学生以英雄为楷模,为铁路建设献青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展,学校又建立了井冈山和西柏坡两大实践基地。1970年冬,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历时27天徒步西柏坡,现场进行“两个务必”的教育。从此,学校与西柏坡结下了36年的不解情结,西柏坡成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两课”教学的第二课堂,至今每届大学生均要到西柏坡进行1周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共为铁道兵和军交系统培养学生两万多人,参加了50条铁路干线建设,参加了北京地下铁路的修建工程和多次抢险救灾工作,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将军、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左建昌中将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常常动情地袒露母校给予的培养。(照片说明:石家庄铁道学院研制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长期稳定性监测系统”,为路基安全监测安上了“千里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