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梵澄学术成果被整理出十六部文集

2006-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瑞英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记者李瑞英)当年被郭沫若送上飞机并叮咛“要带真经回来”,从此隐逸印度33年,回国后继续甘于淡泊、笔耕不辍――学术大家徐梵澄,9月12日在他过世6年后的今天,连同他传奇般的经历和丰富的治学成果,一起在中国社科院举办的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呈现于世。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

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江蓝生,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所长卓新平、副所长张新鹰、书记曹中建等与来自学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集在徐梵澄16卷文集前。这位学贯中、西、印三大文化圈,通晓国学各脉,并亲身结系中印两大文明古国思想纽带的大师,留下650万字集成的4卷著作、12卷译作,人们借此研讨徐梵澄先生为人为学的特质和文集的重要学术价值。

徐梵澄(1909-2000),湖南长沙人,1928年起追随鲁迅,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翻译尼采著述。抗战期间,他先任教于中央艺专,后任中央图书馆编纂,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27年。1978年底只身回国,经任继愈先生推荐,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徐先生精通8种语言,其学术成就多方面、多领域,但他从不张扬,绝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视名利地位如浮云,不以出现于公众视野为务,不以听不到掌声喝彩为意,只是竟日为学不辍,笔耕不止,不声不响地做着“接续”精神传统的探讨,直至90多高龄生命的终点。

据了解,徐梵澄的学术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有规模地翻译尼采著述,译成《苏鲁支语录》、《尼采自传》、《朝霞》、《快乐的知识》等。第二,系统地翻译印度吠陀―吠檀多哲学之古今经典,如《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行云使者》及阿罗频多之《神圣人生论》、《薄伽梵歌论》、《社会进化论》、《瑜伽论》等。第三,用英文著述中国古代学术精华介绍给印度和西方,有《小学菁华》、《孔学古微》、《周子通书》、《肇论》、《唯识菁华》、《易大传――新儒家入门》等。第四,以精神哲学重新阐释中国古典思想,如《老子臆解》、《陆王学述》等。

会上,任继愈先生对徐梵澄的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他对年轻学人提出的“养成一种敦庞笃厚之风”,具备“豁达光明气象”的希望,在当前浮躁之风甚烈的学术界有重要意义。任继愈指出,学术上达到什么造诣与有什么样的学术人格有很大关系,人与学术成就的关系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

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江蓝生向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赠送了全套《徐梵澄文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