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打造“五个名城”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

2006-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溪萱 我有话说
2006年8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无锡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无锡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作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打造“五个名城”,为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宜人新无锡、再创无锡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打造工商名城,塑造国内

外具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形象。“十一五”期间,无锡将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工商业发展在全省、全国保持和提升领先地位,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的产业基地和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商贸市场集群,打造江苏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1、加快无锡工商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炼新时期无锡的工商理念和精神。加强对市区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老字号”品牌的建设和保护,精心打造太湖(国际经贸)博览会,彰显无锡工商名城的底蕴和特色。2、精心打造无锡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先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等支柱产业和环保、新能源、生物等先导产业的名牌产品。以微电子产业为例,无锡将构建集研发、产业化、商品化于一体的IC产业链,将无锡建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太湖硅谷",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40%以上。通过对液晶产业的培育,将无锡建成全国液晶产业最密集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区之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太湖液晶谷",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30%以上。今年上半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5.2%,尚德集团申报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达到1.2兆瓦,首期300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已列为省内试点。今年下半年无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工业投入中技改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2%和30%以上。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无锡市已制定“三年行动纲要”,力争将无锡建成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的长三角区域性物流中心,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与节点。三年之后,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公、铁、水、空物流联运网络体系,使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15%以下,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以上。

打造设计名城,塑造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创意中心形象。以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作为无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战略。1、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形成集研发、设计、展示、培训、交流、服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名城核心区域,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设计研发创新中心、孵化培育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占地2.5平方公里的工业设计园已初步完成了一期孵化大楼和二期园区建设,建成了工业设计大厦(一期)和创意产业园区(二期),集聚各类设计人才200多名,各类设计企业近百家,2005年新增销售超10亿元。“十一五”期末,园区内工业设计企业总数将超300家,其中国内外知名公司1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200亿元。无锡制定实施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无锡天龙动画公司制作的52集原创动画片《东方神娃》在央视播出,成为江苏省内首部在央视正式播出的原创动画片。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也是无锡打造“设计名城”的两大重点。上半年全市实现软件销售收入46.2亿元;无锡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华润矽科电子今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亿美元,进入国内4大设计公司行列。2、全面提高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形成以公共平台建设为核心、设计中心为支撑的创新、创意和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模具及精密机械设计、平面设计、汽车工装设计、IC及动漫设计和自控系统设计等五大设计中心。“十一五”期末,集聚各类专业设计人才2000名,每年产生创新设计成果超过1500项。3、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提升产品档次、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围绕家电、通讯、机械、包装等行业,使100个重点产品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和带动无锡制造业的发展。

打造山水名城,塑造和谐宜人的现代生态城市形象。以无锡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发挥名湖、名河、名山、名泉、名人、名景的优势,继续“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营造和谐宜人的山水和人文环境,树立城市的独特形象。1、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形成山水名城的城市形态。实施“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城建行动,按照“靓山、亲水、扬名、筑城”的总体要求,创建具有无锡山水特色、文化底蕴、现代风貌和国际形象的城市品牌。根据最新的城市板块规划,滨湖板块、紧靠太湖新城的另一未来“主城区”蠡溪新城,都将成为无锡未来的重点风景旅游区、人居生态新城区建设地区。在太湖边著名的佛文化旅游胜地马山,将形成两个特色分明的区域:马迹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马圩旅游服务配套区、居住区和工业园区。同时,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规划不仅做强现有的影视基地,还将利用山水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南泉滨湖风情小镇,沿山水西路基本形成以原生态山水为屏障的高档别墅、公寓酒店、旅游景点为点缀的旅游风光带。2、建设城市识别系统,推出城市品牌形象。紧扣“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整体形象,建设城市理念、视觉和标志性识别系统。以“太湖明珠,中国无锡”为核心理念抓紧无锡城市商标注册,对城市发展、经营、服务理念等进行全面设计;在现有市歌、市花、市树的基础上,确定城市吉祥物等城市象征性标志;加快城市自然景观、建筑景观等特别是标志性建筑和雕塑规划建设。3、展示城市品牌形象。规划建设“太湖明珠”实景演艺广场;结合城市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精心打造一台“太湖明珠”主题实景晚会;筹办和开放规划展示馆。以市歌《太湖美》和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等反映无锡风采的经典作品为重点,宣传具有山水名城特色的文艺作品。制作反映山水名城特色的专题系列宣传片。

打造休闲名城,塑造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形象。1、加快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蠡湖环湖景观带、惠山古镇、灵山景区、古运河景观带等一批代表无锡品牌的旅游休闲要素聚集区域建设;开发以农旅结合、商旅结合、工旅结合、体旅结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旅游休闲品牌。“十一五”期间,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将建成世界著名的佛教文化胜地、中国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以湖光山色、港湾半岛、影视文化为环境特色,以度假休闲、旅游观光为主体的国内知名的湖滨休闲胜地。同时更要争创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即华东大竹海度假区和江阴市要塞旅游度假区。2、积极开展旅游休闲活动。今年上半年无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打响了无锡作为区域重点旅游城市的品牌。以建设长江三角洲旅游的区域中心和‘新江南游’首选目的地为目标,到2010年底前无锡市基本建成八大特色旅游板块。打好“太湖牌”,以太湖为中心,以滨湖区为主体,加快建设环太湖旅游度假休闲区;唱好“运河歌”,整治开发和修复古运河和梁溪河,重点突出江尖、南长街、清名桥等历史文化精华段;弘扬“吴文化”,整合“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鸿山遗址)旅游资源;奏响“二泉曲”,有序开发惠山古街和古祠堂群,建设惠山森林公园;建都市休闲旅游区,重点建设和完善崇安寺旅游商贸休闲区、南禅寺旅游文化商贸区、青石路旅游餐饮街等;打造都市农业旅游圈,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建江阴人文旅游休闲区,规划开发建设徐霞客旅游区;建宜兴陶都生态旅游区,以绿色和生态为重点,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生态旅游基地。

打造文化名城,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形象。1、无锡以“传之后世、永续利用”为宗旨,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无锡市文化遗产局,将完善历史文物管理办法,增强全民文保意识,建设和修复一批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和遗址公园。以吴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为重点,加快彭祖墩、高城墩、伯渎港、阖闾城等大型文化遗址,惠山古镇、清名桥古运河水弄堂、荣巷等历史街区古镇古村,以及荣德生等名人故居的修复、保护;加快建设国家级的鸿山大遗址保护工程和鸿山专题博物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已增至15处,手捏泥人等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宣传。对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调查,摸清底数,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筹建锡剧博物馆、吴歌演艺馆、江南丝竹博物馆、泥人博物馆。加强对吴文化的研究,2006年编撰出版了大型地方文献和《无锡文化丛书》等历史文化专著;挖掘无锡历代山水画家的画风画格,打造“太湖画派”。3、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根据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成无锡博物馆、太湖艺术中心、灵山艺术殿堂和名人园等一批城市标志性设施。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已完成建设,2010年前完成吴文化博物馆、乡镇企业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推进布码头、米码头和教育、卫生、体育等一批行业博物馆建设,鼓励印花布等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打造城市系列博物馆品牌。4、积极推进文化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无锡将建设完善“一圈三带三区”的城区文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的文化内涵。(“一圈”,就是以太湖广场为中心,依托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革命陈列馆等标志性设施,形成有较大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城市文化中心圈。“三带”指的是环蠡湖文化景观带、环太湖岸线文化景观带和古运河文化景观带。锡惠文化旅游区、灵山文化旅游区和吴越文化旅游区则组成了这个规划中的“三区”。)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以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群星工程”和“五星工程”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扶持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以舞剧《阿炳》、《红河谷》为代表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斐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贯彻落实《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力度。市财政每年新增预算1000万元,建立无锡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将成为无锡新的支柱产业,到“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使无锡成为文化综合实力在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的文化名城。(溪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