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更多的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

2006-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1999年,中央提出了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的思路。而今,近七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更加面向“三农”需求

位于银川市郊的一片葡萄园里,挂着白霜的累累果实挂满藤枝,惹人喜爱。这里种植的是由宁夏林业研究所研究的新品种,在超市

里,一般葡萄只有三、四元一公斤,而这种葡萄可卖到十几元一公斤。外商也一眼看中了他们开发的葡萄,去年,林研所与南非水果进出口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宁夏鲜食葡萄的产业化发展与产品的国际化市场运作,并于当年10月将2.2万公斤鲜食葡萄成功出口荷兰,这是宁夏水果首次进入欧盟市场。今年的出口量还有大幅增长,这一项目带动了几百户果农致富。

宁夏林业研究所是在2000年转制为企业的。这是一家仅100多人的科研所,过去,全所每年依靠国家100多万元的拨款艰难度日。研究所职工向记者描述转制前研究所的景象:科研大楼外的野草长到一楼窗台高,大楼内的研究人员上班看报打牌打发时光,作为涉农研究机构,他们与一墙之隔的周围农村基本不发生联系。

该所所长李健说,转制对科研人员是一场转变观念的“阵痛”,但压力变为动力后,研究人员很快就从这种转变中尝到了甜头。而今,他们每年能实现利润200万元,科研成果大幅增加,科研人员的研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过去,研究人员的研究始终陷入课题立项-研究-鉴定-评职称-再立项的循环怪圈,而现在,在走向社会求生存、求发展中,研究人员学习到社会需求中寻找项目,是改革使他们自觉地走向农村、走向农民,找到了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市场机制政府投入一个不能少

转制以来,这个所通过激烈竞争,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了宁夏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其工厂化育苗技术、工艺、品种开发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也逐年增加,即使是在实施转制改革后,对于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研院所,国家的投入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但是,由于过去农业科研的队伍庞大、机构重复分散等现状,削弱了国家投入所应发挥的作用,使得许多依赖国家投入的研究所,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

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司长梅永红认为,在推进农业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配套经费投入,据统计,近5年来,国家已累计增加公益类院所事业费投入16亿多元,使农业院所的人均事业费从过去的人均1.5万元,提高到4万元,为顺利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制企业积极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努力,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一批转制院所加快做大做强,在农业科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转制企业仍姓“科技”

转制企业还要不要加强科研,提升创新能力?对于这点,宁夏林业研究所所长李健有深刻体会,科技创新既是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基、立命之本。

李健说,转制以来,宁夏林业研究所在市场上取得的效益,来自于科技型企业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丢掉科研,林研所就会成为一个拥有农场、苗圃的普通生产型企业,而这种局面将很容易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因此,达到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同步增长,是转制后的宁夏林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宁夏林研所不仅在科研上舍得投入,而且下大力气抓人才队伍建设。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这是建所48年来首次获得这一奖项,获国家专利3项等等。在确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他们思路明确,首先就是要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但为今天,还为明天不断储备技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