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微尘”――青岛的城市名片

2006-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掏出5万元现金,说要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工作人员在开具捐款收据时,他们说,自己是很平凡的人,如果非要留下什么名字的话,就写上“微尘”好啦。工作人员去查找以前的记录,发现这两位市民曾为新疆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为抗击非典捐款1万元,还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
院孤儿,署名都是“微尘”。

“微尘”到底是谁?一时间,这成为当地媒体的重要话题。结果,一个“微尘”也没找到,众多“微尘”却涌现出来:2005年第一天,青岛红十字会的大门刚打开,一位捐款人走了进来,捐献500元。“要留名字的话,就写‘微尘’吧”;70多岁的刘老先生夫妇,是退休的高级科研人员,他们多次捐助过希望工程,捐助过非典抗灾。“我们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捐2000元,也做一次‘微尘’吧”;一位伤残老红军把800元投到募捐箱后就匆匆离开;十余名大学生拿着自己的生活费赶到街头募捐点,说自己是“微尘”;一位母亲抱着3岁的儿子,向募捐箱里塞进孩子的压岁钱说:“孩子也当小‘微尘’。”……

2005年11月25日,工作人员发现“微尘”救助金账户里,一下子多出一笔5万元的汇款。经过认真查找,原来是一位退休在家的中年妇女继承的一笔遗产,她决定把这笔钱捐到“微尘”救助金里,帮助江西灾民购置棉衣棉被。“已经连续4个月了,救助金账户里每月都有个200元进账,也署名‘微尘’。”工作人员陈敏说。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是的,“微尘”已成为青岛的爱心符号,成为青岛靓丽的城市名片。一名普通女出租车司机的孩子4年前得了白血病,为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得到不少人的帮助。去年4月25日,她给青岛电台打热线电话感谢帮助她的人。谁知,几天下来,又有3000多人为她的孩子捐款30多万元,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留下了一个同样响亮的名字――“微尘”。据不完全统计,在为印度洋海啸募捐的时间里,以“微尘”名义或匿名向红十字会的捐款就达290万元,超过个人捐款总额的50%。

青岛红十字会推出首批1000枚“微尘”徽章,每枚徽章的底价10元,不限上价。在义卖现场,一对夫妇往募捐箱里投了1000元,只要了一枚徽章;一名男子用10万元现金,买了10枚徽章……目前义卖款已达40多万元,全部用于救助项目。去年,“微尘”以绝对优势,当选“全国十大公益之星”状元,并在“中华慈善奖”中金榜题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