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德之旅:走向“零距离”

2006-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龙军 通讯员 禹爱华 我有话说

2000年至2005年的六年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全体师生坚持爱心助残,学生一届又一届,助残从未间断。六年间,这个系的师生每年人均助残服务120小时。2005年8月,该系被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授予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这是近年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的一个缩影。

一条主线串联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近年来,各地把这一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中,湖南长沙市以社区为依托,以论坛为载体,出现十万市民上讲坛,百万市民受教育的局面。全市通过论坛解决问题2000多件,市民论坛不仅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还成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分解民忧与凝聚民心的信息平台。

自2003年开讲以来,长沙“市民论坛”就以话题贴近、主题突出和形式新颖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东湖社区在市民论坛中与居民签订“告别陋习,相约文明”双向承诺书;雨花区则将“义工论坛”与“市民论坛”相结合。不同层面的人参与讨论,增强了论坛的吸引力。

两手齐抓共管

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是近年我国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大特色。

在道德教育上,各地积极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积极推进“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各行各业分别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六个方面内容,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着力塑造北京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基层。企业、社区、乡镇、机关、学校,成为了公民道德实践的大舞台。南昌市通过在社区设立各种形式的“市民学校”、“市民论坛”、“双休日讲座”等,既传播了社会主义道德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让市民直接参与社区建设、共话社区发展。上海市黄浦区以诚信为基础,深化道德建设,连续4年开展“法德伴我行,诚信在黄浦”主题活动,通过“诚信驿站”、“诚信使者”辐射示范作用,推动诚信进家庭、进楼组。

三个环节努力

近年来,各地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其教育网络,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

道德规范进社会,抓好社会教育。上海市长宁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行业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活动,帮助从业人员熟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道德规范进家庭,抓好家庭教育。济源市在全市妇女中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开展了“启蒙教育”、“成长教育”、和“言行举止教育”,鼓励人们在家里做一个好成员,共同培育和创建五好文明家庭。

道德规范进学校,抓好未成年人教育。长沙市在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方面,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深入实践,不断创新,为道德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公安部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文广部门大力开展市场整治集中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各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