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新风绿田野

2006-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江建国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婺源县,深感这里文化新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县注重激发文化魅力,以文化濡养和感染农民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乡土艺队”竞摆“特色宴”

行走在婺源县城民俗风情街上,目击全街成了

欢乐的海洋。傩舞、民间杂技、徽剧、黄梅戏等近十类文化项目让观众们着实享用了一次“文化大餐”。在黄梅戏演出台下,一百来张椅子已是满座。一对约摸60岁的夫妇告诉记者,这戏团已在这里演出近一个月了,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来看,现在连麻将也很少打了。

婺源乡土文化浓厚,民间艺术绚丽。在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傩舞、抬阁、龙灯等民间民俗艺术走出“深闺”频频亮相。该县成立了“婺源文化研究会”,负责对该县文化进行整理,下设朱子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九个分会。对乡土民间艺人进行了调查、登记,根据各地沿袭特色,组建民间艺术团队,如江湾的豆腐架、甲路的抬阁等一批批民间艺术团应运而生。据悉,全县仅茶艺表演队就达二十余支。该县举办的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更是激发了各表演队的热情,他们同台献艺,竞比风采,为广大群众和游客呈上一席文化盛宴。

不仅如此,该县一些企业还邀请安徽、云南、河南、广西等外地的“乡土艺队”来演出,进一步吸引了婺源的农民。

“农村书屋”广播“科技经”

“快来看啊,县农业局的干部给我们送书来啦。”一大早,婺源县农业局工作人员驱车130里,把200多册种养方面的书籍送到段莘乡庆源书屋。“今年我刚养殖獭兔,正找这方面的书籍,没想到农村书屋给我解决了这一难题。”农民詹有桂手拿着《獭兔养殖实用手册》如获家珍,爱不释手。不到半个小时,书屋内就来了十多个人。

为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求知欲”,更好地服务“三农”,近年来,婺源县在169个行政村组建了“农村书屋”,条件好的书屋还添置了光盘和放映设备。全县拆神台建书屋,旧祠堂变书屋、空房子成书屋的事例在该县层出不穷。农业、科技、书店等部门联手,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调查摸底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根据大家的需求,及时增添相关书籍,让广大农民在“农村书屋”中汲取营养。中云镇筹资2万元,在开发区新建了一家知音书屋,购进300多册科普书籍,10多种科技报刊,每天向农民免费开放,知音书屋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致富的加油站”。清华镇种粮大户姚根生在当地书屋看到《农村百事通》中的两优932良种信息后,试种了50多亩,结果赚了一大笔,今年又承包了100多亩农田。他说:“多亏了科技书屋为我的致富加了一把油。”

“汽车剧团”忙送“文化餐”

在婺源县会议中心门口,经常能看到一辆中巴车,前面写着“乡村文化演出车”七个字,车上载着道具、音响设备还有演出人员。婺源百姓称此为“汽车剧团”。

“汽车剧团”实名为婺源徽剧团,是目前全国保存不多的徽剧团之一。随着乡村文化的繁荣,该团及时“招兵买马”,并将演出剧种扩大到地戏、茶道、小品等,人员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

两年多来,剧团演出320多场次,观看群众近20万人次。如今,“汽车剧团”不仅为婺源的老百姓所熟悉、喜爱,还渐渐走向了浙江、福建等地,进一步弘扬了婺源乡村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