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潘春来和他的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

2006-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潘春来,来自福建南安市兰田村一位兼任村支书的农民企业家,抱着“没有新型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自掏腰包,创办了南安市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旨在帮助农民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并以此为抓手与突破口,开始全面推进兰田村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

窗明几

净的教室、崭新的电脑、黑板、投影机……但这里并不是一般的学校,来听课的也不是年少调皮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的,是握惯了锄头把的地道的农民。这里就是福建泉州南安市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这天是星期五,正在举办“信息化新技术”培训班。近百双专注的眼睛投向讲台,当地电信公司项目经理黄志聪,正在向大家讲授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训的促进与帮助。

这是记者9月1日来到兰田村采访时目睹的一幕。走进培训中心,大门口的一幅对联十分醒目:新思想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新思路新举措,建设新农村。横批是:和谐社会,从心开始。“我们虽然身在农村,但村里的信息化建设与城里相比并不差。通过电信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村里安好了‘千里眼’帮我们管治安,建起了销售网络帮我们搞生产。今天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掌握了上网的技术与用处。农民也要能跟上城里的步伐,也要讲现代化呀。”听了专家的讲座,兰田村村民老许兴奋地对记者说。

自今年2月16日成立以来,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已经成功举办了30多期培训、研讨班,参加培训的村民达5000多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科技、禽流感防控常识、交通常识、南音演奏、电脑知识、身心健康、荣辱观教育、蔬菜管理技术等等,还举办了村党支部组织设置、乡村邻里关系、宅基纠纷等研讨班。

这是一所完全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的培训基地,开展这一崭新探索的,就是它的创办者,兰田村村支书潘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要有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有农民素质方面的建设。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创办培训基地就是能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学习、培训的平台,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潘春来向记者道出了他创办全国第一所新农民培训基地的初衷。

潘春来把原来一所村小学的旧校舍建成培训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600平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米。现有工作人员10人,同时聘任各类专业指导员11人。走进这里,办公室、村民咨询室、电脑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器乐培训室、餐饮培训点、健身场、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等一应俱全。“我们几乎每周都会请来专家授课,免费为大伙提供各种实用的培训。”潘春来说。打从有了培训基地,以往村民们总爱在路边扎堆闲聊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里的红红火火。有时举办培训班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号人,教室都坐不下,大伙只好站在院子里听。

培训基地创办以来,不但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村里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可喜变化。过去,村里垃圾乱飞、污水横流。现在村民们自觉把垃圾送到定放点,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与此同时,相信科学、相信农业技术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了。村里因此被南安市评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第一名,还被福建省和泉州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无私探索皆因甘做铺路石

“兰田村,烂田村。”想当年,这句流传远近的顺口溜,成了兰田村人心口上的一个伤痛。两年前,因前任村支书、村长贪污受贿,受刑事处罚。当时担任自办企业董事长的潘春来“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那时,村集体欠债40多万元。70%以上的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要扶村,先扶人!上任伊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潘春来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创办新农民培训基地。但面对亏空的村财政哪有钱来“扶人”?潘春来想到了个人捐资这条路。

基地从建设到运转,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60万元。而这些钱,除了上级政府补助的10万元外,其余的都是潘春来自个儿“掏腰包”。

潘春来的努力受到了各级政府极大的重视。南安市于8月15日专门召开了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建设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扶持与推广兰田村的作法,提出要从9月份起在该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农村“九大员”(即村农技员、计生员、治安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并在该基地的基础上尽早创办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

政府的支持给了潘春来极大的信心。按照潘春来的计划,将来新的培训基地将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座3500平方米,集培训、图书、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综合大楼。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农民培训教育应属于农村公共教育体系,是公共教育资源。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潘春来说。

令潘春来高兴的是,如今培训基地也开始产生出“有形”的效益了:通过培训,村民们自己成立了餐饮服务队、乐队等,并在周边村落打出了名气,业务也应接不暇起来。“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好势头,培训基地今后一定会迎来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好光景。”潘春来对此十分乐观。

眼下,潘春来为新农民培训基地筹划了新的“三步曲”:创办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培训,为大家提供“点菜”式培训服务;申请开办一档直接服务“三农”的电视节目,在泉州电视台播出,将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与电视台的传播优势相结合,让泉州农民都能加入到新农民素质培训的行列中来,充分享受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把培训基地延伸到周边工厂、工场各工种实践基地中去,使农民掌握基本职业技术技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基础。同时,他还想在基地设立职业介绍所,为需要就业的村民找工作。

如今,兰田村农民甩掉了“烂帽子”。村民人均年纯收入6400元,村财年收入130万元。“依靠新农民,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这是潘春来发自肺腑的感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